(相關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5月24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在“耳基底韌帶提升技術發布會”上,北京泰美杰麗格研發的“耳基底韌帶提升技術”正式亮相,從醫學角度規范解讀,重新定義耳廓美學。
該技術由北京泰美麗格及泰美杰麗格總院長王忠杰與泰美杰麗格技術院長劉琳琳歷時1年多的實踐探索,結合優勢產品的合理利用,對“耳基底韌帶提升技術”進行了新的迭代,用較少的注射材料劑量打造出適合求美者的耳部形態。
據劉琳琳介紹,耳基底韌帶提升技術通過注射微整形的方式,使耳區基底部以及耳周各肌肉韌帶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使中下面部達到提升緊致的效果。同時,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實操以及美學經驗的積累,該注射美容理念不僅可以改善顱耳角,對面部抗衰也有提升的效果。
聯合麗格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李濱表示,一項醫美技術發布是否合規,是聯合麗格最關心的問題。一項創新技術是否符合醫學倫理,是聯合麗格集團必須恪守的底線。
據悉,泰美杰麗格的耳廓美學技術獲得了醫美業界專家共識,耳基底提升技術被證實可應用于臨床,對人體面部的輪廓改善有著審美的加持。
作為劉琳琳的導師,王忠杰表示,整形美容多年來非常重視面部的眼、鼻美容,殊不知耳和口在面部形態美學中也非常重要。“在近兩年的時間里,無論是求美者還是醫美同行,對于耳基底韌帶提升項目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們會發現耳部在面部的顱面比例調整,會讓人視覺上更加年輕。”
《CJPRS》期刊文獻顯示中國人普遍耳朵比較貼面,顱耳角通常在15°-30°左右,而根據觀察顱耳角在30°-60°左右,形成更合適的顱面比、達到元氣顯小的視覺效果。
但因為醫美知識尚未普及、以及市場信息的錯誤引導,早期階段耳輪廓的盲目注射引發諸多負面聲音。當時的注射方案大多是給予大劑量的填充,讓“耳朵”撐起來,并未建立系統且規范化的美學標準與臨床規范,導致耳部美學臨床實踐呈現效果良莠不齊,致使該項目被貼上“畸形審美”的標簽。
當天,劉琳琳作為王忠杰“杰然不同技術傳承”醫師培養計劃的骨干醫生之一,王忠杰為劉琳琳授予“杰然不同杰出醫生”稱號。
昊海生科海魅京津大區經理李楊、華熙生物醫美事業部北京大區經理馬睿、康哲美麗北京負責人程杰等參加了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