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券商融資壓力大
15家排隊A股IPO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扎堆赴港上市外,還有不少券商選擇了留在A股IPO。據證監會最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表統計,目前已經進入IPO排隊流程的擬上市券商有10家,分別是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原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華西證券、東莞證券、長城證券和銀河證券。其中總部位于安徽的華安證券已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意味著A股將迎來第27家上市券商。
此外,9月3日持股13.07%渤海證券的泰達股份表示,渤海證券董事會審議同意啟動首次公開發行A股并上市前期準備工作。而紅塔證券、恒泰證券、國聯證券及華林證券4家券商正處于IPO輔導備案登記階段。這意味著,擬IPO的券商將達到15家。
有業界分析師稱,券商上市和非上市差異大。上市券商通過融資后壓力較小,但未上市券商資本金壓力較大。特別是今年10月1日以后,執行新的風控指標管理辦法,對表外資產也計提風險資本,不少中小券商更急切補充資本。
證監會于6月16日正式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配套規則,并于10月1日正式實施。由于《辦法》中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總體趨緊,為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爭取發展更大業務規模機會,加快融資將成為證券行業共同的選擇。
申萬宏源分析師龔芳指出,受《辦法》影響,證券行業將進一步迎來融資潮,其中IPO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是首選,但受制于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較大。由于對凈資本計算口徑的變化,不同的融資方式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從目前證券公司已有的融資渠道來看,證券公司目前應用較多的還是直接融資,如IPO、增發、次級債、短期融資券以及發行受益憑證等。其中,IPO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是首選,但受制于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較大。
天風證券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我國證券公司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由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其中,資本顯得尤為重要,但不再用于擴大網點范圍和自營規模,而是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和有比較優勢的買方業務,以提高資產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