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涉嫌超額申報
而相較于A類投資者而言,B類和C類投資者在打新中涉嫌違規的情況,則更為普遍。
以8月底完成IPO的三角輪胎(601163.SH)來看,其IPO網下配售共計2673個有效投資者,其中,中信證券、光大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紅塔證券的部分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均有違規打新的嫌疑。
《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規定:集合計劃申購新股,可以不設申購上限,但申報的金額不得超過集合計劃的現金總額,申報的數量不得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
而公開數據顯示,上述券商及券商資管旗下多只產品,申報數量明顯超過其所持現金數額。
其中,中信證券旗下7只券商集合資管計劃均申購了三角輪胎1.4億股,按三角輪胎22.07元/股的發行價格計算,對應的申購金額為30.90億元。然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多只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總資產均未超過30億元。
例如,中信證券積極策略1號、中信證券股債雙贏、中信理財2號、中信證券積極策略15號、中信證券積極策略16號等資管計劃,二季度末總資產最多者為6.04億元,所持銀行存款機清算備付金最多者為3.72億元。而新發行不久(尚無半年報)的中信證券貴賓豐元5號、中信證券貴賓定制71號兩只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的認購金額為20億元,也未達到30億元的水平線。
同樣,光大證券資管共有11只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參與了三角輪胎申購,均申購了1.4億股。從已披露二季度報告的券商集合資管計劃來看,有6只券商集合資管計劃總資產遠不及30億元,券商集合資管計劃對應的銀行存款規模最多也為2億元。
此外,紅塔證券旗下紅塔登峰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也申購了1.4億股三角輪胎,然而其截至二季度末總資產為2.4億元,同樣不達標。
一般而言,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配置包括股票、債券等多種類型,銀行存款只占總資產一小部分。
在三角輪胎新股申購中,亦有部分券商集合資管計劃截至二季度末的總資產超過申購金額,但銀行存款等現金遠不及。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肖宇(化名)表示,“券商集合資管屬于C類投資者,要求最不嚴格,是最不規范的。好多人都是瞎報,投行也沒審核出來。”
審核漏洞
對于部分機構違規打新的現象,有機構人士直言不滿。
“這對我們來說特別不公平”,前述滬上公募人士肖宇無奈地表示,“本來公募基金就不能滿格打新,只能按照不大于總資產來申報,而個人和其他產品都可以滿格申報。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這么多機構超額申報,相關的審核對這種現象也沒有監測到位,使我們打新變得更加困難。我們希望證監會能夠對這一現象加強監管。”
此外,業內也呼吁,交易所在這方面也應加強審核。不過,由于基金資產規模具有實時變化的特點,這方面的監管也確實有一定難度。
肖宇則建議,可約定統一的申購上限,比如4000萬、底倉市值2000萬,這樣對所有人都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