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前路莫測,令網下打新越發炙手可熱。然而,打新市場僧多粥少,為獲取更多收益,有些機構不惜鋌而走險,進行超額申報,而這種行為或涉嫌違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包括財通基金、中信證券、光大證券、紅塔證券等機構旗下的多只產品,在近期的網下新股申購中,均存在超額申報的現象。
截至發稿,記者尚無法從財通基金、中信證券處獲得回應。
財通4基金涉嫌違規
在公募基金中,財通基金的打新疑似違規行為,頗為突出。
今年7月,江蘇銀行發起IPO網下配售,最終共有2174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
其中,財通基金有4只基金獲配,分別是財通價值動量混合基金、財通成長優選混合基金、財通多策略精選混合基金以及財通多策略升級混合基金。這4只基金今年以來一直積極參與打新,截至9月6日,獲配新股數量分別達到79只、76只、72只以及47只。
在此次江蘇銀行IPO中,這4只基金的申購數量皆為8.08億股,按江蘇銀行6.27元/股的發行價,申購金額均達到50.66億元。然而,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這4只基金的總資產規模均未達到50.66億元。
其中,財通價值動量、財通成長優選、財通多策略精選、財通多策略升級規模分別為8.89億元、9.31億元、28.12億元、47.76億元。且從上述基金新近發布的多份相關公告中可以查到,這幾只基金的總資產規模基本沒有變化,并無巨額增長。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財產進行證券投資,不得有下列情形:基金財產參與股票發行申購,單只基金所申報的金額超過該基金的總資產,單只基金所申報的股票數量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上述4只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也都明確提到了這一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多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詢問該情況,對方均表示,這種情況確實屬于違規。
華南某基金公司法務部人士戴建明(化名)表示,“這種超額申報的情況絕對算違規。公募基金和社?;饘儆贏類投資者,監管要求最為嚴格,一般基金公司的風控部門都會嚴格把關,極少會出現這種情況。”
更有基金公司人士直言,“這也太大膽了,我們是絕對不敢這么做的。”
由于合規的要求,公募基金超額申報的情況比較少見,大部分基金按總資產的“紅線”申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了江蘇銀行網下配售申報金額居于前列的五十余只產品,僅有前述財通基金的產品出現這一現象。
有公募人士分析,這種現象有疑似打擦邊球的可能,“可能是公司整體報價,按公司總規模達標就行。”
對此,廣州一位基金經理馮志遠(化名)表示,“如果說公司總規模達標就行,單只基金不做要求,這肯定是不行的。條例里已經嚴格規定單只基金申報金額不能超過總資產。這種打擦邊球的做法風險很大。”
濟安金信王群航亦表示,“這種操作難以理解,如按公司整體規模對標,那大基金公司豈不全部涌去打新了,這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