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長跑者”樂土
除去獨到的投資理念,甘于長線的投資風格外,所有的基金“長跑者”還有個共同特點,他們背后有一個氛圍與之相容的基金公司。
事實上,長線基金經理并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土壤。業內也曾流傳過故事,曾有某基金公司的老總,安排了風格激進的績優基金經理為全體團隊“傳經送寶”,臺上都是跟蹤主題熱點、幾個月換一遍倉的“經驗之談”,下面聽眾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消化。
而盡管監管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規則,包括力推評價機構取消了短期業績排名的發布等,但在很多基金公司內部,還是有不少傳遞短期信號的渠道存在。
比如,有些公司優先允許短期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成立事業部,給予高額獎勵。有些公司鼓勵激進的基金經理在投資團隊中擔綱重要角色,還有些團隊則鼓勵基金經理和市場部門合作為基金規模負責。這樣的過程,都推動了市場層面的短期思維,向投資層面的基金經理傳導,最終助長了短期化的投資偏好。
也因此,長線基金經理體現了一定的聚集性,興業全球旗下就有兩個基金入選,鵬華也是兩只基金入選。華商、浦銀安盛等有獨到股票投資風格的團隊成員,也是基金長期持股的常客。
寬容的公司氛圍,通常也會增強優秀基金經理的歸屬感。諾安先鋒混合的基金經理楊谷掌舵該基金已超過十年,浦銀安盛價值成長基金經理蔣建偉和易方達科訊基金經理宋昆掌舵各自基金都逾六年。傅鵬博自興業社會責任基金創立起就是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擔綱該基金八年。
在最新發布的基金二季報中,偏股基金十大重倉股的平均更換率達到62%,相比四年前提升了16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整個行業的資產卻在快速向指數化投資、低風險的固定收益投資傾斜。顯然,波段操作活躍的過去幾年里,客戶對于主動型的股票投資的滿意度是下降的。
“價值可能遲到,但從不缺席。”對于場內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或許到了該反思一下投資方法何去何從的關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