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捕手”的投資基因
捕捉這類超級牛股的“捕手”,其身上都具備怎樣的基因?
有一個特質似乎是共通的,他們都不太容易被外界影響。
長期持有三聚環保的銀華優質增長混合基金經理郭建興是市場的“老江湖”,但他和年輕的基金經理相比,更加敢于否定自我,同時面對質疑和誘惑,也不為所動。
郭建興在一次采訪中稱,在他看來,投資理念與思路最終要回歸到好公司上,而將投資周期拉長來看,好公司往往是那些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龍頭企業。
“縱觀十多年A股市場,能夠穿越牛熊的優質股票并不多,一旦研究透了,做好持續跟蹤,便從容持有。”
自2009月8月獨扛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基金經理以來,傅鵬博已管理這只基金長達七年之久。“傅老師”是公司內部對他的尊稱。傳言“傅老師”擅長房產投資,精于深度調研公司,同時,也喜歡重倉持有重點個股。
而回溯這只基金的歷史十大重倉股,也能清晰地找到該基金經理的擇股喜好與投資風格演進。2013年一季度,興全社會責任混合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還有三家銀行股,但到了當年二季度銀行股身影全無,取而代之的是康得新、歌爾聲學、長信科技等中小創。2014年一季度,網宿科技才首次進入傅鵬博的重倉股之列。
而從232.8萬股、5.29%凈值占比和位列第五起步,網宿科技再也沒有“逃”出傅鵬博的十大重倉股前三名。截至2016年半年報,該基金仍持有957.08萬股網宿科技,以9.79%的凈值占比牢牢守住重倉股中的“頭號位置”。
“抓住大牛股并不難,難的是堅定持有的底氣與恒心。”一位從事FOF的基金研究人士認為,這些敢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基金經理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他們能在市場巨幅波動中,始終保持做長期股東的初心。
華商價值精選的基金經理劉宏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他并不太關心指數的漲跌,與其盯著指數,不如埋下頭來扎扎實實地找個股。“我未必是第一個找到牛股的,關鍵的要看其未來的空間有多少。”
他認為,面對市場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最好的防御策略是尋找一些真正能代表未來方向的企業,而不是通過倉位控制或“躲到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