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較為低迷以及投資機會較為稀缺的背景下,基金經理正試圖收縮自己的戰線,通過做減法來回避弱市中的問題公司。與此同時,部分基金經理逐步從前幾年的重預期回歸到重現實,尤其是機構最近逐步加強對上市公司中短期現實基本面的考量,對有確定業績增長的公司增加調研并積極布局,并淡化對公司遠景的關注。
收縮戰線集中操作
在一個交易清淡且上市公司的品質參差不齊的A股投資環境中,基金經理的當下首要策略顯然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年前的震蕩市環境下,一些基金公司也認識到這種問題。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甚至狠批某些基金經理覆蓋了太多的股票,從而使得自己有限的精力被過度分散,也無法對重點品種進行持續的跟蹤和研究,投資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博時基金的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得有吸引力的可選公司減少了,如果不能集中投資那些高確定性的品種,可能使得基金在這種機會稀缺的環境中難以獲得較好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基金經理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逐步精選那些行業前景較好、預期差較大以及估值、市值上具有較大安全邊際的高確定性品種,并進行重倉持有。同時在很多領域縮減覆蓋的范圍,通過做減法來回避弱市中的問題公司,基金的總體持倉股票數量保持在15只以內。
“當下倉位的意義不大,不能為倉位而倉位。”深圳一家合資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就目前操作而言,確實應該加大對少數優質股票品種的集中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下市場中獲得超額收益。與此同時,他認為在當下環境中,只要對宏觀經濟發展沒有失去信心,現在可以放心買入那些較為便宜和確定性增長的品種,從企業家角度而不是二級市場的角度買入并長期持有。上述基金經理強調,集中投資那些純粹從估值角度、企業角度選擇的品種,可能會讓投資變得更為簡單,會釋放一些投資壓力,而中長期的效果可能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