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選擇趨多樣化
上半年,貴金屬被炒得沸沸揚揚,而近期將投資標的放眼于農產品(000061)、銅、鐵礦石、有色金屬等交易的商品型公募基金正在涌現。這一點從目前正在受理審核的基金產品中可見一斑。包括華泰柏瑞申報的東證大商所農產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寶興業的銅期貨基金、大成基金的鐵礦石期貨基金(LOF)等。
此外,在商品類基金未來標的的選擇上,廣發證券(000776)分析師張超透露,未來一到兩年,大商所會推出豆粕類的期權。“作為未來的一個標的設計,豆粕指數值得關注。”此外,他還推薦與原油漲跌同步的化工指數,盡管目前公募未對此方面布局,他建議投資者關注PPL、PVC、PTA等。
可見,國內商品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正朝著多樣化趨勢發展,未局限于黃金、白銀等單一貴金屬。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商品類基金的覆蓋范圍更廣顯示出大宗商品類交易在資產配置里的重要性在提高。融通基金量化投資部何天翔表示,國內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認識往往局限于股票或債券,而忽略進行商品類配置的重要性。對大宗商品類的資產配置與A股及債券市場的相關性很小,甚至有些領域是負相關,是較好的避險配置。
同時,豐富大宗商品類的投資標的也有助于投資者更好地在市場尋找輪動機會。廣發證券分析師張超介紹,美國的商品指數基金發展迅猛,標的領域涉及貴金屬、能源、農產品、金屬、肉類等。整個商品ETF的管理規模從2004年的13億美元攀升至目前的500多億美元。擇爾裕金融首席分析師劉佳認為,農產品、鐵礦石、工業金屬等新產品有跟蹤價值、套期保值、期貨彈性的特點,需要對宏觀經濟的周期和階段深入研究。濟安金信副總經理王群航認為,未來的重點是要落實好對國際市場價格的緊密跟蹤,場內FOF也可能成為整個ETF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