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機構的期中成績單出爐,權益類業績慘淡,固收類差強人意。而商品型基金上半年的利潤卻突破10億元大關,較去年年底的虧損業績算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成為中報數據中亮眼的“黑馬”。機構對此也頓生“基情”,去年個別基金出現100%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情形未再出現。同時,基金公司也在標的選擇的多樣性上布局,沒有再緊盯著“貴金屬”不放了。
機構參與熱情回升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報期,商品型基金上半年利潤達到10.49億元,而2015年年報公布的數據則是虧損1.02億元。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參與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國泰黃金ETF機構投資者比例已從去年年底的56.14%增至中報期的77.66%。整個商品類ETF的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從去年的34.39%上升至中報期的41.37%,持基份額達到15.28億份。
以易方達黃金ETF為例,2015年中報乃至年報的數據中,都鮮有機構持基的情況。Wind數據顯示,在去年的年報中,僅有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及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進入持基份額前十名中,且最高未超過5%。然而,2016年中報數據顯示,持基前十席中有7席是機構身影,持有比例最大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達到了24.66%。
多數基金經理表示,報告期內的基金投資策略與上半年的宏觀經濟基本面緊密相關。白銀基金基金經理趙建表示,上半年國際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受美國5月就業數據慘淡、聯儲加息預期延后、“脫歐”事件等影響,避險情緒升溫,導致本季以來貴金屬持續反彈。國泰黃金ETF聯接基金經理艾小軍也認為,投資者配置黃金等大宗商品是用來應對通貨膨脹。“黃金的避險功能和抗通脹屬性使得其今年以來表現出眾。”他說。
對于后市,博時黃金ETF基金經理趙云陽表示,三季度金價或呈現先揚后抑態勢,但整體而言,在全球整體仍堅持寬松格局的背景下,市場實際利率的低迷將使黃金持續受到追捧,價格區間有望逐步抬高。易方達黃金ETF基金經理林偉斌認為,黃金價格長期的基本面因素并沒有改變,作為保值和避險工具,仍可關注。“從長期看,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已經開始,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之間的產業結構再平衡、貿易結構再平衡、全球資本流動再平衡仍然充滿變數。”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