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價值藍籌股的一枝獨秀、中小創股票的低迷以及QDII基金的熱銷都表明了當前市場風險偏好依然較低,市場更熱衷于低風險資產。部分基金經理認為A股市場將長期震蕩,因此短期市場反彈行情中應采取高拋低吸策略,同時選股上更應注重對盈利增長較為確定的藍籌品種。
A股整體估值難言便宜
盡管上周一市場普漲,加之深港通獲批等因素,部分基金經理因此判斷市場可能引爆中級反彈行情,但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對市場的反彈則評價為“強弩之末”。魏鳳春認為,落實到資產上,A股已經明顯轉弱,雖然指數近期有所上升,但主要是權重板塊的表現導致,非權重板塊已經先行調整。A股近期的題材行情同樣較弱,無新增題材接力打壓了交易的活躍度,因此目前A股很難找到整體上漲的邏輯,短期也難言存在大的趨勢性機會。博時基金短期對A股仍持低配觀點,但在結構上可集中參與中大盤股票,行業上更偏金融、建筑以及電力等低估值行業。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強調,短期看市場流動性增加有限,一是深港通本身額度有限,北向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南向額度每日則為105億元;二是7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整體環境并不好,A股市場吸引力有限。年初以來,深股通的標的深證成指走勢表現不如恒生指數,就估值而言,恒生小型指數估值大約20倍,但深證成指市盈率為35倍,兩者之間估值差異較大。
與此同時,在整體市場趨向于挖掘低風險安全資產的背景下,大量內地資金開始尋機關注海外價值洼地,很難想象有海外機構投資者逆向投資估值更高、泡沫更大的A股品種。部分基金公司也強調,港股投資者結構中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大。從2014年末統計數據來看,占比60%以上,其中外資占40%左右。多家基金調研發現,港股機構投資者整體風格相對穩健,偏好于高股息低估值的藍籌類股票,十分注意風險控制,對于參與A股市場持有相當謹慎的態度。
顯而易見的是,短期看風險偏好可能因深港通的獲批將有所提升,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對場外資金流入的預期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基于歷史的考慮,2014年滬港通的開通催化了A股上一輪牛市行情,雖然深港通對A股資金的實際影響十分有限,但從市場心理和行為角度考慮,短期對A股信心有提振作用,有助于提高交易活躍度,并推動市場的反彈行情。不過,考慮到目前市場基本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遠不具備催生市場反轉的條件。
而梳理QFII投資標的可以發現,境外資金的持倉與當前低迷的A股市場中較為活躍的板塊較為一致——外資偏好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紅、成長穩健的企業,而這樣的投資標的在深圳市場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開發、家電等板塊,而這些相關板塊股價已經有所反映。 而對A股市場而言,市場活躍的象征是中小創,若這些目前估值較高的品種無法吸引外資,那么深港通提振A股的作用的確看起來十分有限。
中小創板塊吸引力不足
行情方面,公私募基金經理均對A股市場保持足夠的謹慎,盡管從目前清淡的狀況來看,似乎市場并無太多險惡之處,但是一些基金經理還是寧愿更為審慎地對待市場。瀚信資產基金經理連肇明表示,近期在舉牌主題催化和藍籌股價值洼地修復的作用下,指數走出階段性反彈行情,但是個人認為市場形成趨勢性行情概率較小,主要原因是受資產價格泡沫、金融監管趨嚴及宏觀政策預期等因素的影響。
專注于二級市場的大虎交易也認為A股市場可能維持震蕩上行,采用高拋低吸為最佳。大虎交易的相關人士強調,如今提出抑制資產泡沫,實際上是要金融去杠桿,這是抵制題材股炒作的背景,其目的還是要抑制資產泡沫。因此,目前抵制題材炒作實際上也不區分究竟是炒作,還是有基本面支撐,屬于一概拍死的狀態,從效果上看,抑制市場熱點,必然造成指數的震蕩,人氣的低迷,但卻有利于價值的回歸。這也是機構投資者近期普遍在具體操作中采用高拋低吸的箱體策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