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正值龍眼豐收季節,享有“中國桂圓之鄉”美譽的廣西博白縣迎來桂圓加工旺季。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博白桂圓肉以“干爽成粒、色澤金黃、清甜可口”等特質廣受市場青睞。
在博白縣三灘鎮,桂圓肉加工是當地傳統特色產業。走進廣西社根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用特制工具熟練挖取龍眼鮮果果核。
“目前公司有200多名工人投入生產,每天加工鮮果約1.5萬斤,今年預計加工總量達100萬斤,成品桂圓肉將超過12萬斤。”公司負責人何慶威介紹。隨著龍眼鮮果集中上市,三灘鎮各加工點都在加緊生產,保障產品品質與市場供應。
桂圓加工是三灘鎮及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每年桂圓加工季,大量村民都參與其中,家庭作坊是主要生產形式之一。“我每年暑假都來挖龍眼核,一天能處理90斤左右,賺點生活費挺不錯。”三灘鎮建中村村民馮秋生說。據統計,全縣從事桂圓加工等產業鏈相關從業人員約10萬人。
在傳統加工的基礎上,龍頭企業正加快推動產業升級。作為博白縣桂圓加工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廣西濤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延伸產業鏈條,研發了包括桂圓肉、桂圓人參羹、桂圓糕等在內的二十多個深加工產品。
“我們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互聯網’模式,帶動周邊600多戶農戶通過訂單農業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嬌嬌介紹。
近兩年,該公司累計加工龍眼鮮果超800萬斤,通過建設標準化凈化車間、引入冷鏈倉儲和產品溯源技術,其桂圓肉產品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獲準使用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識,并出口至新加坡、加拿大等市場。
得益于產業升級和品質保障,博白桂圓肉因賣相佳、肉厚香醇、附加值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在每天能收到3000多斤桂圓肉,過段時間預計每天能收8000到10000斤,產品主要銷往廣州、南寧、湛江等地,今年預計收購總量不低于100噸。”收購商劉陶軍說。
據統計,博白縣目前龍眼種植面積約12萬畝,主要品種有石硤、廣眼等,今年鮮果產量預計達8.57萬噸。除部分鮮果直供市場外,加工產業集中在三灘、亞山、鳳山、徑口等鎮。預計全年可加工桂圓肉8300噸、桂圓干600-700噸,產業產值超8億元。
在政策引導下,博白縣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改良種植結構,依托加工企業發展觀光采摘,通過電商銷售實現三產融合,借助品牌宣傳提升市場認可度。2024年“博白桂圓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品牌價值達5.37億元,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甘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