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財信》涵小,發自南京
對于基金行業來說,基金經理的任職經驗往往是評價其是否成熟的關鍵指標,經驗豐富的老將因為體會過牛熊轉換,所以對市場更加敬畏,而年輕的基金經理往往在操作上更加激進,雖然有可能在牛市時大賺,但也必然在熊市時將利潤回吐甚至倒虧。
正如農銀匯理基金公司一樣,該公司旗下的18位基金經理中有10人的任職經驗低于3年,可謂是“小將”撐起了半邊天。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公司今年內整體上有七成產品出現虧損,另有四成產品成立以來至今累計出現虧損。
18位基金經理10人經驗低于3年
年內七成產品虧損
說起農銀匯理基金公司,基金業內人士大多羨慕不已,雖然這家公司在2008年時才成立,但憑借銀行系大股東的背景,其管理規模毫不費力的就躥升到了2000億元以上。不過,要從基金公司核心競爭力,權益類產品的業績來看,那農銀匯理就有點落后了。
《壹財信》獲悉,截至10月19日,農銀匯理旗下產品中有七成的凈值出現虧損,權益類產品無一幸免,全部在今年內遭遇了虧錢,即便是A股中的唯一亮點,醫藥主題累計,在農銀匯理這里也虧損了11.28%。
這只名為農銀醫療保健股票的基金,成立于2015年,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只以醫藥醫療行業為主題的基金,而重倉股顯示,該基金也確實緊扣主題,其一二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均為醫藥與醫療行業上市公司。
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基金業績排名中,醫藥主題基金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而作為重倉相關行業的農銀醫療保健股票,其一二季度的業績也確實表現非常良好,一季度上漲7.59%、二季度上漲了9.04%。然而在三季度醫藥行業整體遭遇大跌之時,該基金也沒能幸免,在此時下跌了超過11%,不過綜合來看,其前三季度還是盈利的。
而此后A股殺跌行情更甚,諸多藍籌板塊更是遭遇重挫,這也導致農銀醫療保健股票的累計業績由漲轉跌,從而在年內下跌了11.28%,著實令人遺憾。而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趙偉的累計任職經驗僅僅為1年半,其早期從事過醫藥公司研究員,此后任職券商和基金公司的醫藥研究部門,可以說其對醫藥行業了解很深,擔任醫藥主題基金經理也非常合適,但無奈操作經驗尚淺,導致此前的業績悉數回吐。
不過在農銀匯理基金公司里,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
根據《壹財信》統計,該公司旗下共有18位基金經理,而其中的10人累計經驗都在3年以下,如果說年輕基金經理撐起公司半邊天的話,似乎一點也不為過,但在熊市里,這些經驗尚淺的基金經理往往很難控制基金的凈值回撤,其結果就和趙偉管理的農銀醫療保健股票一樣,讓利潤得而復失。
四成產品累計凈值虧損
兩位小將虧損最嚴重
除了今年內七成產品凈值虧損以外,農銀匯理旗下更有四成產品的累計凈值虧損,也就是說,從這些基金成立之時至今,仍然沒有為投資者賺到錢。
農銀信息傳媒股票的成立時間早在2015年6月,然而時至今日,其累計凈值卻虧損了41..86%,單位基金凈值僅剩下不到6毛錢。在2015年年底時,該基金的累計凈值就僅為0.9677元,在2016年里,糟糕的A股行情更是令其大跌了23.01%,盡管2017年該基金上漲了7.89%,可對巨大的虧損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
其實農銀信息傳媒股票的重倉股并沒有受限于主題,比如2016年時,其重倉股非常分散,行業涉及消費、能源、電信、有色、文化傳媒等,而到了2017年,又以白酒、蘋果產業鏈、家電等為重倉股,雖然重倉股也囊括了當年的上漲龍頭,但正是由于太過分散,反而讓業績相互抵消,從而收益遠遠低于同類均值。
從操作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基金經理在對行情判斷上并不肯定,而且在牛市中的分散策略也沒有讓基金受益,這樣的布局除了量化型基金經理以外,經驗老道的基金經理似乎很少用到。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農銀信息傳媒股票的基金經理韓林的累計任職時間僅有2年多。其此前
任興業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研究員,此后在農銀匯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職。
從韓林目前管理的3只基金看,時間均在2年左右,但任職回去卻都虧損,最新的農銀物聯網混合,在其管理2年多后累計虧損了9.84%,其余2只的虧損都在10%以上。
而另一只累計虧損較大的基金則是農銀新能源主題,該基金同樣是由“小將”管理,此人為顧旭俊,曾在券商任金融行業研究員等職,累計任職時間同樣也是2年多。這和管理農銀新能源主題的成立時間相符,但該基金凈值不僅在今年內下跌了36.19%,同時累計還虧損了23.52%,很明顯,這也是一只將此前利潤完全吞噬的基金,而且吞噬的還是2017年牛市中上漲的22.07%。
與前一位基金經理一樣,顧旭俊目前也管理著3只基金,但任職回報都遠遠跑輸同類平均值,并且3只基金中同樣也有2只虧損超過10%。
根據統計,在農銀匯理17只累計單位凈值虧損的基金中,有高達10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管理經驗都在3年以下,這也充分揭示了,農銀匯理基金公司旗下,年輕基金經理占據半邊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