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速,成都實際管理人口逾2000萬,已步入超大城市行列。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為城市帶來安全管理風險,而城市安全又關系著千家萬戶。
近日,成都召開城市安全風險防控現場會,部署近期城市安全重點工作。會議強調,成都要以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抓手,創新體制機制,從源頭、技術、標準、重點領域等加強治理,逐步探索出一套新時代城市安全現代化治理新體系,努力把成都打造成“安全之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為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夯實基礎。
成都的雄心
建世界安全發展標準引領城市
記者從成都市安監局了解到,成都對安全城市的發展有一個科學規劃,終極目標是要努力建成世界性的安全發展標準引領城市。
據悉,成都的安全發展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第一階段,到2020年,將努力建成首批“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第二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將努力建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安全發展典范城市;第三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將努力建成世界性的安全發展標準引領城市。
為實現上述目標,成都還謀劃實施“六大安全行動”。即:安全發展行動、安全產業行動、安全創新行動、安全文化行動、安全民生行動、安全治理行動。
在打造“安全之都”的路上,成都力爭實現以下四個突破:率先在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安全風險管控、安全執法能力建設、安全應急保障實現突破性進展,取得新成效,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現代化新天府保駕護航。
建預警系統
重大風險源24小時監測
為做好安全生產監測,成都市開發了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預警系統,當好生產安全的“守門員”。
其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設置攝像頭、氣體探測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前端感知設備1.5萬余個,這些設備每6秒采集一次數據,發現異常情況會立刻報警,對包括所有106家重大危險源企業在內的974家高危企業,進行24小時實時動態監測、預警、分析和巡查;系統運行以來,成功發現重大隱患112處,處置氨氣、氯氣泄露等重大涉險事故22起,監管企業連續5年沒有發生安全生產亡人事故,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得到很大改善。
隱患排查治理動態監管系統,通過制定14個大類、39個小類、2.6萬余小項的風險源分類及檢查標準,推動企業排查治理隱患和部門動態監控,解決了企業安全檢查“查哪里”“如何查”的問題。系統運行以來,注冊企業4.1萬余家,通過系統自查自報自改隱患205余萬項,隱患整改率達99.7%,辨識風險源3.1萬余處,為實現安全生產隱患閉環管理、強化企業風險管控提供了技術支撐。
建信息管理系統
繪制四色安全風險電子地圖
3月21日,成都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了《成都市城市安全風險評估試點工作方案》,決定通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立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制度和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評估標準體系。
記者了解到,根據試點安排,將對危險化學品、工業企業、人員密集場所、建筑施工工地、“兩客一危”運輸企業、垃圾處置場所、非煤礦山、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點行業領域城市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和評估分級,形成城市安全風險清單;建設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系統,繪制“紅、橙、黃、藍”四色等級城市安全風險電子地圖;建立風險管控工作機制和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提升安全預控和應急能力。
據透露,成都開展此次風險評估的目的和意義在于,系統地普查、辨識、評估風險之后,對應急救援資源和能力進行調查、評估,最終形成一張城市風險實時動態運行圖,從而及時治理風險管控過程出現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環節等形成的事故隱患,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消除在事故發生前面,切實提高防范和遏制城市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記者 席秦嶺 羅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