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業發展,哪里底子好、勢頭猛?哪里進步快?6月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度推進制造強省考核評價結果。記者了解到,肥西、長豐、蜀山、瑤海四縣區同時入席10強10快兩大榜單,獲贊“潛力”較大。
世界最薄0.12毫米浮法玻璃是“安徽制造”
“研制出世界最薄0.12毫米浮法玻璃,建成全球首條最高世代10.5代線,誕生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首條量子保密通信網、首臺量子計算機;華米手環、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全球第1……”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牛弩韜透露,“安徽制造”已經拿下七個“世界第一”。
牛弩韜介紹說,從全國范圍來看,安徽制造業還有多項指標位居第一方陣:汽車整車出口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1,工業機器人產量全國第2,近五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全國第5,水泥產量全國第6,兩化融合指數全國第8,集成電路產量全國第9,電子信息規模全國前10。
“安徽工業制造業發展呈現出規模跨越、速度領先、結構優化、質效提升、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基本確立,正加速向工業強省邁進。”牛弩韜透露,2017年,全省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規上企業突破2萬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萬億元,家電產量突破1億臺。
10強榜:肥西蜀山分別列席縣、區榜第一
昨天的發布會上,省經信委總工程師徐文章通報了“10強10快”考核結果。
在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市)考核中,入席的有肥西縣、天長市、寧國市、長豐縣、界首市、無為縣、蕪湖縣、當涂縣、肥東縣和桐城市。
“這些縣(市)制造業增加值平均189億元,其中肥西縣最高,突破了300億元,高達361.03億元,天長市和肥東縣超200億元。”徐文章說,這些縣(市)制造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也相對較大,制造業增加值、利潤總額、稅收收入分別占全省61個縣(市)的42.09%、45.33%、40.37%。
從地域分布來看,10強中有9席集中于皖江城市帶,合肥市占3席。
同時,榜單也對10強區進行了排名,合肥市蜀山區、蕪湖市弋江區、蕪湖市鳩江區、合肥市瑤海區、蚌埠市淮上區、亳州市譙城區、蕪湖市三山區、合肥市包河區、蚌埠市禹會區和宿州市埇橋區入席。
“坐擁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蜀山區制造業規上增加值高達885.63億元,占全部10強區總量的42.38%。”徐文章說。
10快榜:皖北發展正在“加速度”
此外,對于“進步快”的縣市區,也有相對應的榜單。
制造業發展綜合10快縣(市)依次為肥西縣、界首市、太和縣、長豐縣、蒙城縣、廣德縣、蕭縣、來安縣、巢湖市和樅陽縣。
“這些縣(市)主要指標增速較高,肥西縣、界首市、太和縣、樅陽縣四縣(市)的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超13%;蒙城縣、廣德縣、來安縣、巢湖市四縣(市)利潤增速超30%。”徐文章說。
值得一提的是,榜單透露出皖北發展正在“加速度”,占據四席。其中,界首市、太和縣和蒙城縣位列前5,蕭縣位列第7位。
10快區中,則依次為馬鞍山市花山區、合肥市瑤海區、淮南市毛集實驗區、合肥市蜀山區、蕪湖市鳩江區、銅陵市義安區、六安市裕安區、蕪湖市弋江區、宿州市埇橋區和阜陽市潁泉區。
“在以上結果中,制造業發展‘又好又快’的縣(市)有3個,分別是:肥西縣、長豐縣和界首市。制造業發展‘又好又快’的區有5個,分別是:蜀山區、弋江區、鳩江區、瑤海區和埇橋區,其中10強區前4名同時位列10快區前8,后續發展潛力較大。”徐文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