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油期貨上市2個月“成績單”:經受住市場初步檢驗 中東產油商密切關注)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原油期貨亮出了上市2個月以來取得的“成績單”。截至5月25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221.57萬手,累計成交金額1.01萬億元。
5月2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董事長姜巖在上衍能源論壇中表示,上市2個月以來的“成績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原油期貨合約、基本運行制度、國際化制度、跨境監管的設計和技術系統對接等方面已經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
而值得關注的是,“現在來自于中東的產油商非常密切地關注上期所進展,也和我們深度地探討如何利用上期所,來擴大他們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市場、銷售份額。”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波在上衍能源論壇中表示。
經受住了市場初步檢驗
截至5月25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221.57萬手,期末持倉1.61萬手,累計成交金額1.01萬億元。兩個月期間,單日成交量平均5.40萬手,最高曾達到12.23萬手;單日持倉量平均9598手,最高達到1.62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246.57億元,最高達到557.56億元。
姜巖在上衍能源論壇中表示,對比歐美市場,上海原油期貨用2個月左右時間,達到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并對歐美原油期貨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觀察顯示WTI和Brent原油期貨的亞洲時段交易量占比有所增加。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國際機構都對上海原油期貨高度關注并進行了客觀公正的分析。
關于對原油期貨市場基礎培育,姜巖稱,上期所已在新加坡設立了境外辦事處,今后還將在中國香港、迪拜等地設立境外辦事機構。目前上期能源已完成23家境外中介機構備案,來自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和美國、英國的境外投資者已順利開展了原油期貨交易,國際交易者持倉量已占全市場的5%左右。
除了引導國內外石油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參與上海原油期貨市場,姜巖也表示,上期所將積極推進成品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系列產品的研發和上市,完善產業鏈產品體系,更好地服務產業需求。
“一帶一路”深度合作的重要推動力?
陳波在上衍能源論壇中稱,現在來自于中東的產油商非常密切地關注上期所進展,來擴大他們在亞太地區的銷售市場、銷售份額。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石油消費國。但是,原油自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達844萬桶/日,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68.4%,石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俄羅斯和沙特等)是我國重要的原油供應來源國,而且進口量持續增加。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原油數量2.7億噸,是2013年的1.4倍,占我國原油總進口量的份額達62.1%。
對此,陳波在上衍能源論壇中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提升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能源貿易合作水平創造了廣闊空間。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為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能源貿易關系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具,使產油國與消費國的能源貿易合作更加筋骨相連、有血有肉。
此外,陳波也表示,通過吸引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到上海原油期貨交易中,有助于加快將上海原油期貨打造成國際基準原油的步伐,把資源和市場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中東等產油國與中國在產業鏈發展中有更大的拓展空間,進而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向更深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