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近日,昔日牙膏第一股兩面針公布其2017年年報,公司扣非凈利虧損1.53億,作為主業的牙膏逐漸衰弱,而在公司試圖更換戰略多元化發展后,卻被旗下紙品公司拖累。連續12年扣非凈利潤虧損的兩面針依靠著非經營性收益在A股“堅挺”著。
凈利首虧開啟多元化戰略 紙業投資不盡如人意
兩面針以日化產業為主營業務,將業務分為日化、紙業、醫藥、精細化工及房地產五個板塊。1983年,“兩面針中藥牙膏”展露頭角,這也是中國第一款中草藥牙膏。2004年上市之初,兩面針仍處于鼎盛期,牙膏的營業收入為2.92億元,位居國內品牌第一。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外資日化品牌紛紛進駐,兩面針的主業從高峰期迅速滑落。2006年,兩面針的牙膏的營業收入達到上市以來的最高點3.12億,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兩面針開始走下坡路。
不過,這并未引起公司重視。2008年,伴隨著時任董事長馬朝梅上任,兩面針開啟了多元化發展戰略。
自那時起,兩面針切入紙行業,擬以2.2億元投資組建柳州兩面針紙品有限公司,出資額及股權占比84.62%。而在重組前,造紙廠已虧損嚴重。該紙品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實現了8625元的凈利潤,但第二年便開始虧損。
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兩面針紙品公司和紙業公司虧損額少則7000多萬元,多則上億元。彼時,這宗資產注入引起投資者不滿,兩面針被稱為“廢品回收站”。
盡管2017年紙價飛漲,但兩面針紙業猶自沉睡不醒。在兩面針的7家主要參控股子公司中,有5家處于虧損狀態,其中紙品公司虧損最大,凈利潤虧損金額為1.18億元。
扣非凈利潤連續12年為負 賣資產賣股票求自保
此前不久,兩面針發布2017年業績報告。公告顯示,2017年兩面針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同比下滑5.74%。凈虧損1.44億,去年同期凈利潤為0.26億;扣非凈利潤為-1.53億元。
對此,兩面針表示,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日化行業競爭激烈,公司家用牙膏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偏低,銷售費用率較高,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因而主營業務仍然虧損。
事實上,兩面針的業績自上市當年起便開始下滑,上市第三年扣非凈利潤便開始處于虧損狀態。自2006年至2017年,兩面針已經連續12年扣非凈利潤為負,虧損額高逾11億元。
與此同時,兩面針開始不斷出售資產應對退市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兩面針曾因剝離盈利子公司鹽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康公司),而未出售虧損紙類公司而一度引發投資者的質疑。
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捷康公司凈利潤為3355.78萬元。兩面針仍選擇出售為數不多的盈利板塊鹽城捷康,不排除是兩面針力求“自保”。此次拋售捷康公司將為兩面針帶來6557.01萬元凈收入,彌補2017年上半年的虧損金額。
而這已經不是兩面針首次靠賣資產止虧。僅在2016年,兩面針出售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股票1162萬股,實現投資收益約1.6億元。同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690.30萬元,卻被認為是靠出售資產及分紅。
自2011年起,兩面針就開始拋售中信證券股票。2011年,兩面針將1400萬股股票的賬再面財富落袋;2012年至2014年,兩面針先后三次拋售中信證券股票,共獲得超過5億元現金。2015年7月2日,兩面針度拋售中信證券股票,換取3億元現金。
對于出售股票的原因,兩面針對外多次公告稱:為解決公司的資金問題,支持公司經營發展,補充流動資金??煞从车截攧請蟊砩?,則完全是為扭轉凈利潤的虧損。
業內人士認為,多年來,兩面針進入的造紙、房地產等陌生領域,不但全線虧損,并牽制了其相當的精力和財力。多條腿走路的昔日國貨牙膏大王,品牌和渠道的推廣優勢逐漸喪失,逐步被邊緣化。除了加大主業外,兩面針也在進行無關資產剝離。
據和訊網了解,目前除了出售持有的中信證券股份和鹽城捷康外,未見兩面針有出售其他資產的動作。而兩面針能否按預想轉危為安,其前路或漫長而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