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谷灘新區,一座從荒灘中崛起的現代化新城,在與其他城區差異化發展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自2012年啟動建設“全省金融商務區”以來,紅谷灘新區集中力量打造金融CBD,延展金融產業鏈,現已聚集了近800家金融機構,形成了發展金融的“紅谷灘模式”。
6年的風雨兼程,紅谷灘金融商務區通過對區域、產業、政策和資源的四大聚焦,大力實施金融機構的“倍增計劃”,現代區域性金融中心已初具規模。 如今,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起點上,紅谷灘金融商務區又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成為“立足江西、面向全國、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區域性金融中心。3月25日,2018年第二屆“紅谷看金融”國際產融峰會將在此舉行,這勢必為紅谷灘金融商務區增添新的發展動能。
聚:金融資源“聚沙成塔”
全區金融機構總數達770家
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華夏人壽、太平財險、恒邦保險……走在紅谷灘新區CBD,各類金融機構的標識隨處可見。
僅去年,紅谷灘金融商務區就新引進和新成立各類新金融、類金融機構220家,金融機構總數達到770家,聚集了全省80%的省級金融機構,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為主體,科技金融、基金、融資擔保等新興金融業為補充的全方位金融發展新格局。
北京銀行南昌分行辦公大樓就位于紅谷灘金融商務區,該分行副行長李征宇告訴記者,北京銀行南昌分行是北京銀行第九家外埠分行。“去年12月,我們分行正式搬入位于紅谷灘新區的新辦公大樓,這棟大樓從開工、建設到落成,只花了短短三年時間,期間遇到任何問題,紅谷灘新區都會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李征宇說,目前,北京銀行南昌分行辦公大樓還吸引了南昌金投、啟迪控股、江西省銀行業協會等眾多機構入駐,“僅我們分行一家,年納稅額就超過1億元,加上入駐的機構和企業,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爭取成為‘3億元樓’。”
數據顯示,2017年,紅谷灘金融商務區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 2.9萬億元,占江西省的88%;貸款余額達2.3萬億元,占江西省的89%以上。以南昌2%的土地,貢獻了江西省60%以上的金融業總產值,貢獻稅收達60億元。
新:金融創新“異軍突起”
建設“一院兩園三平臺”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以金融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對推進一個地區的振興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的重要抓手。只有盤活金融活水,才能澆灌實體經濟之樹。
為此,紅谷灘新區圍繞“盤活存量、擴大增量”兩條主線,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組建了紅谷灘金融商務區運營服務有限公司,重點推進“一院兩園三平臺”的建設。
“一院”即江西金融發展研究院,將打造成一個高端的金融智庫和人才庫。
“兩園”即江西互聯網金融產業園、江西基金產業園,自2017年5月“兩園”正式掛牌運行以來,江西基金產業園已入駐51家基金企業,江西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已入駐20余家科技金融企業及配套的互聯網科技企業。
“三平臺”即江西紅谷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金融商務區運營服務公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這三個平臺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
據介紹,江西紅谷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將于本月正式注冊成立,金融商務區運營服務公司、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也將于今年逐步成立。
惠:扶持政策“包羅萬象”
累計兌現各類優惠1.6億元
眾多金融機構為什么愿意到紅谷灘金融商務區“扎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扶持政策的“包羅萬象”。
紅谷灘新區金融服務中心主任熊飛介紹,2013年,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省金融商務區建設的優惠政策》,在機構入駐、財稅、項目建設、高管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在此基礎上,紅谷灘新區又于2017年專門出臺了《關于促進全省金融商務區建設的若干政策》,共28條,旨在進一步加強對入駐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和基金產業園內企業的幫扶力度,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辦公補貼、以商招商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獎勵金額從10萬元到1500萬元不等。截至目前,紅谷灘新區已累計兌現各類優惠1.6億元。
對于紅谷灘新區給予金融企業的扶持力度,博能控股集團金融副總裁鄧翊深有體會。“互聯網金融行業最缺的是人才,在我的印象中,紅谷灘新區多次舉辦人才對接峰會,且組織我們去沿海發達地區引進人才,這個力度對我們企業來說非常大。” 鄧翊說。
“我們公司的博金貸項目2017年創造的利潤同比增加了3倍,服務的客戶數量同比也增長了2倍多,能有如此快速的發展離不開紅谷灘新區良好的發展環境。”鄧翊表示,去年紅谷灘新區出臺的“28條”,條條都是干貨,而且只要企業有困難,都會熱情接待,從來不會推諉、扯皮。
此外,紅谷灘新區還爭取到省金融辦、市金融辦的支持,將“金融”“投資”字樣的金融企業審批權限下放,賦予新區金融審批先行先試權,開辟了“綠色通道”,對入駐的金融企業全流程免費代理注冊“五證合一”,大大簡化了企業的注冊程序。同時,該區還將專門制定出臺針對高層次金融人才的認定辦法和補貼政策,以便優化金融人才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