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忽悠印度對抗中國暗舉金融屠刀 欲利用印度借力打力】那么印度的國內(nèi)債務陷阱又是怎么來的呢?讓我們來分析下印度支出結構。在印度財政支出中,債務利息、國防預算、糧食化肥補助是三個大頭,剩下的就是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獨立以后印度為對外擴張一直在加大軍事投入包括從國外購買武器裝備。同時為了拉攏印度占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選票,對糧食和化肥進行補貼。這兩點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印度內(nèi)部存在的腐敗和民粹主義卻讓這兩個領域成為國家財政的黑洞。貪官結成利益集團,利用印度中央政府權利小的先天不足,在地方議會鼓吹民粹,制造借口將中央投資項目徹底攪黃,將已經(jīng)撥付的資金全部吞剝。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印度中央財政撥付下去,項目沒做錢卻沒了。
所以印度要削減財政支出就要面臨從中央到地方一群貪官的阻撓。多年吃拿卡要已經(jīng)讓這些人吃習慣了。這三個大頭項目無法削減導致印度在教育和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降低,進而有導致印度工業(yè)化遲滯不前。(印度M2/GDP數(shù)值甚至低于美國,這是國家沒有資產(chǎn)財富積累的標志)工業(yè)制造業(yè)落后導致財政收入無法增長,形成財政赤字不斷增長被迫繼續(xù)舉債的惡性循環(huán)。貪婪的印度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投機取巧,仰仗中央財政兜底,大量向民間和外國投資者借貸,最終又落入猶太財團設置的美元債務陷阱。
也許阻攔民眾購買黃金、對華反傾銷調(diào)查能夠暫時阻擋印度外匯儲備流失,但內(nèi)部因為腐敗和工業(yè)落后導致的債務陷阱印度能夠克服嗎?印度與中國不同,他需要的是一場徹底的生產(chǎn)關系變革和國民思想純化運動。中國在這條路上進行了70年改革探索,莫迪領導的所為印度改革也只是剛剛起步。
內(nèi)部問題無法克服,債務大限將到,如果印度的國際收支失衡出現(xiàn),那么接下來就是國家破產(chǎn)、貨幣貶值。同時代表莫迪改革失敗,他所在的印度人民黨必將倒臺。遠水不解近渴,那就只能臨時抱佛腳了。與2015年11月徘徊在國家破產(chǎn)邊緣的土耳其一樣。莫迪模仿當年阿根廷,對外發(fā)動領土爭端(當然這個爭端是站不住腳的)來轉移注意力,同時選擇與美國和猶太進行了地緣政治利益交換。希望換取猶太華爾街幫助解決債務問題或者是緩解債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