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忽悠印度對抗中國暗舉金融屠刀 欲利用印度借力打力】由于第四次中東戰爭造成油價暴漲,油價的突然上漲,意味著購買這些石油的美元需求量同樣會急劇上升。發展中國家為購買石油不得不從美國和英國銀行大量借貸美元,美元因此流入發展中國家——1973年發展中國家債務僅僅1300億美元,到了1982年卻“暴漲”五倍達6120億美元。等到1979-1981年間英國美國和歐洲美元銀行開始單方面推行極端的貨幣主義“休克療法”大幅度提高利率:美聯儲將利率提高到有史以來最高水平21.5%,英國則提高到 17%,歐洲美元貸款利率也升到20%。直接導致大多數欠債國家無法償還,償債能力徹底崩潰。
到期無法償還債務會怎么樣呢?只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華爾街借貸。但對方會提出苛刻的政治條件。以墨西哥為例,無法償還債務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駐墨西哥,答應提供貸款“解救”墨西哥,但是拿到貸款的前提是削減政府開支、提高稅收和貨幣貶值。墨西哥無奈地接受了這些條件,本幣貨幣貶值使得美國能夠以“跳樓價”購買銀行、電話、自來水、石油、電力、鐵路等國家核心資產,墨西哥經濟控制權就這樣落到了國際銀行家手里。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比價從1982年年初12:1貶值1989年的2300:1,與墨西哥一起被剪羊毛的還有大批拉美國家。
拉丁美洲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包袱。1982年巴西貨物和勞務出口的89%需要用于支付外債;阿根廷則需要68%;厄瓜多爾需要69%;智利需要65%;而墨西哥需要57%。即使無需歸還本金的情況下,光利息就夠拉丁美洲喝一壺的了。在1983年阿根廷需要將貨物和勞務出口的54%專用于支付外債利息;巴西需要40%;墨西哥需要35%;智利和秘魯大約各需要33%。這樣沉重的債務包袱,一旦出現動蕩,后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