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加征高額“對等關稅”,我國迅速采取反制措施。貿易摩擦升級雖給眾多中國企業帶來挑戰,但也為企業帶來了國產替代的機遇。作為國內測試測量儀器儀表行業龍頭,華盛昌(002980.SZ)正憑借其研發及渠道布局構建的多重競爭優勢,深度受益正在加速的國產替代進程。
美關稅政策推動儀器儀表國產替代崛起
長期以來,全球高端測試測量儀器儀表市場由國際巨頭主導,如美國丹納赫、德國羅德與施瓦茨(Rohde&Schwarz)、德國Testo、美國菲力爾(FLIR)、美國Fluke、日本安立等。相比之下,國內廠商收入規模與國際巨頭差距明顯。隨著貿易格局演變,從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角度出發,國產化替代成為大勢所趨,相關國內儀器儀表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東北證券研究顯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每年存在約200億美元的總逆差,呈現“高端進口、中低端出口”的結構性特征。高端產品如實驗分析儀器、試驗機、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及裝置、電子測量儀器等進口依賴度高,國產化率均不足50%。其中,中國是全球電子測量儀器的最大應用市場,國內市場規模達412億元,超全球1/3,但僅僅海外四大外資品牌就占據中國市場40%份額。美國是德科技、德國羅德與施瓦茨、日本安立、美國泰克為全球頭部企業,經歷長期研發投入及核心技術沉淀,先發優勢十分明顯。
據報道,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精密儀器金額高達909.82億元,成為中美貿易中最大的單一進口品類。中國高端精密儀器的國產化率不足1.5%,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替代空間巨大。隨著我國對美關稅政策反制,國內儀器儀表企業如華盛昌等有望補上美國巨頭留下的市場空間。
押注高端研發構建華盛昌競爭優勢
華盛昌自1991年成立以來,持續深耕研發,截至2023年,公司已獲得國內外專利超300項,包括17項發明專利、73項實用新型專利及多項國際授權專利。其數字萬用表、電能質量分析儀等核心產品性能指標已對標國際頭部廠商,并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認可。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華盛昌持續向高端儀器產品進軍,利用公司綜合技術平臺能力,重點布局科學分析儀器和生命科學儀器,產品包括:血氣分析儀、分子檢測分析儀、示波器等產品。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公司在高端儀器系列產品的研發。
此外,華盛昌積極擁抱AI技術,在本輪AI浪潮中,公司率先推出搭載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電能質量分析儀”。該產品顯著提升了專業場景下的服務效率與精準度。其創新性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在于對行業知識圖譜的深度整合,涵蓋產品手冊、學術論文等多維度信息,填補了國產高端儀器在智能化領域的空白。AI-7760推出后,迅速獲得國家電網、新能源、電力設備等領域客戶的青睞,展現出強大的國產替代潛力。
據QY Research報告,預計2029年全球電能質量監測產品市場規模將達4.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6%。目前,美國Fluke占據國內高端市場超60%份額,而華盛昌的快速崛起正為這一藍海市場注入“中國力量”。
可以預見,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雖在短期內對貿易造成沖擊,但從長遠來看,為華盛昌等企業加速國產替代提供了契機。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豐富的產品品類、強大的研發能力,華盛昌有望在國產替代進程中率先突圍,推動我國測試測量儀器儀表行業邁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