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QDII基金領漲市場,平均回報率在各類基金產品中遙遙領先。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記者發稿,在全市場的基金中,QDII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高達6.5%,遠高于債券型和貨幣市場型基金的年內平均收益率。而受市場因素影響,全市場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FOF產品的年內回報率均為負值。
從具體產品來看,業績居前的也多為QDII產品。例如,截至9月17日,全市場今年以來收益率位居前17位(不同份額基金合并計算,下同)的基金產品中,除位列第一的東方區域發展為靈活配置型基金外,其余均為QDII基金。其中,廣發全球精選人民幣今年以來的凈值漲幅為50.27%,在全市場收益率排名第二。華夏納斯達克100ETF、華夏全球科技先鋒、國泰納斯達克100等14只QDII產品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均在40%以上。
在回報率表現亮眼的同時,QDII基金規模也大幅增加。根據Wind數據,目前全市場共有QDII基金259只(剔除ETF聯接基金市值),總份額合計為4571.80億份,資產凈值合計約為3234.89億元。而在今年年初,全市場QDII基金總份額約為3745.04億份,資產凈值合計約為2936.66億元。
不過,目前QDII基金仍然呈現較為明顯的業績分化現象。截至9月18日,今年以來,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摩根中國生物醫藥、華夏新時代人民幣等9只基金產品凈值下跌均超20%;合計83只QDII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率仍為負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全球資產配置逐漸成為投資者分散風險、獲得穩定收益的一種方式,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也有配置全球資產的需求,因而,基金公司紛紛成立國際投資部門,布局海外投資。實際上,自2007年9月首只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成立、2008年首家在中國香港設立的中國內地公募基金公司子公司南方東英正式成立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出海”腳步正在不斷邁進,海外投資整體也呈現擴張趨勢。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QDII基金共有41只,發行份額合計達86.38億份,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31只、76.09億份。而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新成立的QDII基金數量分別是14只、14只、33只。
QDII投資額度也在不斷增長。而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累計批準1655.19億美元的QDII投資額度,5年內增長了60.34%,其中以基金公司為主的證券類機構達到905.5億美元,同比增長96.29%,接近翻了一倍。
海外投資業務增長的同時,公募機構也在馬不停蹄設立境外子公司。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走出去”依法設立境外子公司。隨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積極行動,通過招募人才、積極設立子公司等方式布局國際化發展之路。
今年以來,還有多家公募基金設立境外子公司的事項取得新進展。例如3月24日,嘉實基金申請設立香港子公司事項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3月27日,睿遠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開業;3月29日,匯添富基金設立的第三家境外子公司獲得證監會核準;6月6日,興證全球基金申請設立境外子公司的材料獲證監會接收。
有行業人士表示,要做好海外投資并非易事。盡管中資機構的國際化道路取得了卓越成績,但與國際金融巨頭的競爭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中資機構耕耘海外市場的時間尚短,在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存在差距,而這更加需要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不斷“苦練內功”。
此外,還有部分公募機構開啟了海外業務合作實踐。如博時基金和招商基金今年通過股權變更成為博時國際的聯合控制人,進一步做大做強在港資管業務;南方東英與工銀資管(全球)合作發行南方東英富時中國國債指數ET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