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云創數據(835305)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
公司基本面依然穩健。一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大數據存儲、大數據智能處理兩大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例更為接近,實現均衡發展。二是公司資金面仍然充裕,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3.25億元,可以覆蓋日常經營資金需求。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支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今年初ChatGPT問世,AI商業化進入加速階段。
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核心產品和技術的云創數據,一方面狠抓成熟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另一方面針對相關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對現有產品和技術進行迭代并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緊抓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持續加碼研發,為下一個階段持續高質量增長積蓄能量。
政策頻出:人工智能進入加速商業化階段
人工智能正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刻改變,已經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為了鼓勵AI和大數據快速發展,近期利好政策頻出。僅今年初至今,我國先后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目的是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以及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
由于技術+政策等疊加效應的影響,國內甚至出現“百模大戰”,商湯“日日新”、百度“文心一言”、華為云“盤古大模型”、阿里云“通義千問”等AI大模型今年紛紛亮相,國泰君安證券認為,ChatGPT的商業化進程超預期,人工智能進入加速商業化階段。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在上海舉辦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權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推動勞動生產率提高20%以上。
多管齊下:未來高質量增長蓄力
云創數據成立于2011年3月,聚焦于大數據存儲與智能處理業務,是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于一體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參與建設了大量行業標桿項目,例如,承接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專項“標準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
針對爆炸式增長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需求,云創數據從聚焦行業痛點難點問題、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持續迭代核心技術、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等方面發力,為未來高質量增長蓄力。
大數據存儲業務方面,針對公司解決方案已經在國家重點實驗室、超算中心等行業場景中成功應用。云創數據貼合行業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功能和性能指標,進一步實現技術突破,目前,單個機柜最大容量可達5300TB,最大能耗低于9500W。
大數據智能處理方面,持續增加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力度、深化公司“核心算法+模型庫”的核心能力,強化核心競爭優勢,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今年以來,公司在大數據智能處理領域屢獲佳績,例如:已經發布的cGPT系列產品“自然語言處理一體機”和“敏感信息過濾一體機”,以及即將在三季度發布的“大模型訓練一體機”和“大模型推理一體機”等。
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技術競爭,誰掌握頂級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為此,云創數據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上半年研發投入金額達到3453.1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33%。針對“dBrain數據大腦”“高性能人工智能數據處理一體機”“cStor 超融合云存儲系統”等技術方向進行著不斷的探索研發與產品化。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擁有授權專利55項(其中發明專利33項)、軟件著作權188項、商標9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