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效應影響較大
從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看,主要包括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是上述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10月份的情況看,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資產價格也出現回調,增大了規模下降的幅度。
10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加大。一方面,美國經濟數據繼續改善,美聯儲官員開始釋放更多年內加息的信號,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的預期大幅升溫;另一方面,市場對英國“硬脫歐”、埃及貨幣貶值等方面的擔憂有所加劇,避險情緒也進一步升溫。美聯儲加息預期和避險情緒共同推動美元指數升至8個月來新高,10月當月美元指數升幅達3.12%。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0月美元指數出現3%的上漲,導致企業和居民部門購匯增加,央行可能在外匯市場上提供了一定的外匯流動性支持;另外,由于美元上漲,外匯儲備所投資的非美元貨幣金融產品會相應貶值3%左右,假定外匯儲備中有三分之一以非美元計價,折算下來,會造成3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減少,因此估值效應是10月外匯儲備減少的主因。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扣除匯率折算因素的外匯儲備降幅環比出現收窄,而非擴大。10月末央行官方外匯儲備環比下降457億美元,為近9個月來單月下跌最多的月份。我們估計10月匯率折算因素的影響為下降289億美元,如果扣除該因素,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下降168億美元,9月該值下降24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