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豐收季節。在順平縣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行距、株距整齊劃一的蘋果樹成方連片,隨山勢起伏;果園里,跟微機控制室“遙相呼應”的天線、傳感器格外搶眼……現代農業園區猶如一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順平縣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為精準脫貧的一個重要抓手,按照“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建設現代示范園區”的思路,建設了總面積1.5萬畝、總投資1.7億元的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實現了生態、科技、經濟效益的多贏。
模式創新 精準定位分區推進
對于發展現代林果產業,順平縣決策者有著深刻的理解:建立現代科技示范園區,必須緊貼地方實際,尋求模式創新,不斷提高生產條件和生產標準,加強產業化水平,才能從根子上解決“三農”問題。
在這一理念引導下,該縣引入了順安綠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式啟動。隨后,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實施,更是激活了全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一池春水”。
為實現林果業園區化、集約化發展,吸引河北農大科技示范站落戶,該縣連續三年每年安排資金30萬元用于先期建設。整合水利、發改、電力、林業等部門資金500萬元,扶貧資金投入350萬元支持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果樹種植及新技術推廣。同時,積極為園區建設協調亞洲銀行貸款600多萬元,引入金融資本,實現“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戶”的“五位一體”的有效融合……
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在創新中扎實推進,以北大悲村為核心,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分為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個功能區分區推進,把園區建成了全縣的科技培訓基地、新品種繁育基地、生態林果觀光基地和現代林果園區示范基地。通過“一園三區”的輻射帶動,引導扶持大悲、神南兩個鄉鎮14個村發展林果種植,打造專業特色鄉鎮。
科技支撐 打造升級版林果業
10月9日,記者在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看到,一臺主機與傳感器、攝像頭和蘋果園實現連接,技術人員只需坐在屏幕前,就能對果園的溫度、濕度等進行自動監測。
“機器比人敏感,各項數據監控合理,果園管理科學不說,還更準確。”說起高新技術的應用,順平縣順安綠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焦金同的臉上充滿自豪。
農業科技園區的精髓在科技。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以河北農大水果試驗示范站為依托,建有“三優”栽培體系示范展示區、果園機械種植管理技術示范展示區、水果產品儲藏等五個功能區,主要以特色蘋果、桃和葡萄為主,兼顧設施櫻桃和特色梨品種的試驗研究。目前,已引進世界新優蘋果品種103個,建成喬化密植、喬化稀植、矮化密植和砧木試驗等試驗研究區100畝。推廣矮化密植和郁閉園間伐改造技術,引進優質蘋果良種矮化苗木繁育技術,建立了苗木繁育基地500畝。
政府搭臺 農民受益
“以前掙錢主要靠出門打工,罪沒少受,錢沒多掙,孩子老人還沒有人照看。現在有了園區,在家門口就可以脫貧致富了。”在園區工作的貧困群眾張文峰說。
由農民到企業員工,農民的身份得到了根本轉變。在順農果品現代農業園區,已有80多名農民完成了從純農民到園區員工的身份轉換,其中貧困人口有40多名。他們每天按時上下班,就能夠領到每月平均2000多元的薪水。
推動傳統林果業走上高效發展之路,需要建立一套從田間到市場更靈活的組織系統。順平縣在發展現代農業園區的過程中,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推進林果業市場化運作,取得了“農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得發展、政府調控有抓手”的多贏效果。
如今,現代農業園區已經成為了順平農業實現新發展、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的增速器,而現代農業的發展也成了該縣“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道絢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