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些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雖在教學上作了不少改進,但培訓內容單一,教非所需、學非所用現象依然存在,灌輸式、填鴨式培訓方式仍較突出,很難激發干部的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的實際效果。(6月22日 人民日報)
干部培訓是一個傳統的話題。作為選拔干部、教育干部、激勵干部的一種重要手段,干部培訓貫穿了一名干部入職、晉升、在崗的始終,對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個別地方和部門,干部培訓工作也不斷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有的地方對干部培訓沒有清晰、全面的規劃,想培訓就培訓,導致培訓內容的系統性大打折扣;有的地方打著培訓的幌子,內容卻東拼西湊,毫無針對性;有的地方不求效果,但求陣仗,對搞聲勢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培訓本身,形式大于內容。凡此種種,都對干訓工作提出了考驗。
對此,筆者認為,干部培訓要“看人下菜碟”,切不可“一張方子治百病”。培訓對象來自不同的部門,從事不同的崗位,教育經歷也不盡相同,對培訓需求的差異性不可避免,這就決定了干部培訓不能搞“一刀切”、“大鍋飯”、“大水漫灌”。必須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分門別類確定培訓內容、教學形式、時間安排等,唯有如此,才能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然,要抓好干部培訓,僅僅解決教需結合的問題顯然不夠,還必須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豐富培訓內容,突出培訓的差別化和特色化,才能做到以人為本,按需施教,同時,有必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訓機制,根據各地方不同情況、干部不同的情況有差別的進行干部培訓,真正讓干部坐得住、學得進,用得上。
新常態下,干部培訓不能流于形式,只是聽聽課、做做筆記,就算大功告成。尤其在當前推進“四個全面”的關鍵時期,干部培訓更要堅持精準發力、教需結合、學以致用,不斷推進干部培訓工作的科學化、效益化。(文/陳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