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近日多位借款逾期者輕信網上的“反催收組織”逃債服務,中招了“維權”外衣下的“債鬧”連環套,記者調查起底曝光了“反催收組織”協助債務人惡意“逃廢債”的黑產亂象和詐騙黑幕。節目中,中國社科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接受采訪表示,這類非法反催收和逃債亂象手段隱蔽,應引以為戒。各類網絡平臺要建立相應的治理體系,比如總結風險模型進行主動監測,以及建立更完善的針對性舉報機制,針對高風險的賬號主體,建立黑灰名單制度。并呼吁金融機構加強自身監管,針對債務豁免政策中可能存在風險漏洞的地方,查漏補缺,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圖:央視曝光“反催收”黑灰產)
貸款逾期被“反催收組織”支歪招 中招錢財隱私詐騙連環套
據央視財經報道,債務人小帥因為超前消費,在信用卡欠款5萬余元,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家可以做“債務打包”的公司,對方聲稱是專業的法律援助,支付3000元,便可以讓他延期還款1-3年。小帥便按照他們的要求提供了個人基本信息、身份證復印件、手機卡、信用記錄清單、借貸平臺賬號等。兩個星期過去了,對方并沒有兌現合約上的承諾,更讓小帥沒有想到的是,自此以后,他便開始頻繁地接到一些騷擾電話和騷擾短信,對方可以準確地報出他的個人信息和信用記錄等,小帥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個人信息被反催收組織倒賣了。
和小帥經歷相似的張先生也遭遇了反催收組織的“釣魚”詐騙。有6萬余元欠款在身的他因為還不上款,便在網上聯系了一家反催收公司。對方稱可以提供話術指導,會員費為980元。在張先生支付費用后,對方發來一套資料包,說按照里面的話術和平臺溝通就行。隨后張先生按話術和平臺溝通,發現行不通,又找到中介,對方說可以幫他偽造一個貧困證明,協商延期會很容易,需要再支付300元。信以為真的張先生便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但與平臺協商無果,便去質問該中介,發現已被對方刪除拉黑。
小帥和張先生遭遇的是以幫助債務人降息減債為名,實則收集個人信息或騙錢的黑產詐騙。近年來,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打著“反催收”的旗號,推出“代理維權”“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所謂“代理維權”服務,最終達到減債降息的目的,俗稱“債鬧”。
一些自稱“反催收聯盟”的組織,在一些短視頻流量平臺上,以法律援助等方式進行引流,冒充法律工作者騙取債務人信任,慫恿或替代債務人偽造虛假證明并向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惡意投訴,以幫助債務人在“沒有刑事風險”的前提下拖延還款,減免利息,或只歸還本金,然后根據債務人逾期金額和提供服務的等級收取服務費,近期并衍生出了“代理維權”和“代改征信”等多樣化的新型詐騙,對逾期借款者造成二次財產損害。
同時,反催收組織通過對“合理規則”的濫用,運用惡意投訴、拖延耍賴、偽造證明等慣用手段,甚至誘導催收員違規,借助輿論壓力逼迫金融機構妥協等極端方式,最終達到減免費息、分期還款的目的,危害了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破壞健康的金融秩序,干擾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削弱金融對促進消費和助力企業經營的拉動作用。
多方呼吁治理“債鬧” 專家建議協同共建打擊逃廢債聯盟
節目中,中國社科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接受采訪表示,這類非法反催收和逃債亂象手段隱蔽,應引以為戒。各類網絡平臺要建立相應的治理體系,比如總結風險模型進行主動監測,以及建立更完善的針對性舉報機制,針對高風險的賬號主體,建立黑灰名單制度。并呼吁金融機構加強自身監管,針對債務豁免政策中可能存在風險漏洞的地方,查漏補缺,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圖:專家呼吁協同治理“債鬧”黑灰產)
“債鬧”作為有組織、有預謀的欺詐犯罪,已形成龐大黑色產業鏈,嚴重擾亂金融秩序,影響經濟民生和社會穩定,多方人士也呼吁行業協會、征信機構牽頭,各大平臺發揮各自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將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征信體系、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打破信息孤島,讓不法分子無處遁形、寸步難行。
近日,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對“代理投訴”“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等所謂“代理維權”亂象發布風險提示。國家發展改革委針對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行騙的市場主體打出“重拳”,發布《關于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重點開展“征信修復”問題專項治理。
據中國銀保監會通報,2021年2季度,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84424件,同比增長25.5%,其中不乏“反催收”人員煽動策劃的情況。據統計,市面上涉嫌教唆債務人債鬧的代理維權機構、反催收中介及花樣繁多的個人債務重組公司、征信修復公司更是在過去一年增長了10倍,黑產人員煽動教唆債鬧人員數量保守估計有上千萬,造成財產損失達數百億級。
近日,《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長效機制,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和各類主體的自覺追求;健全債務違約處置機制,依法嚴懲逃廢債行為。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正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林印孫針對“債鬧”亂象,向兩會提交建議表示:規范投訴機制,凈化投訴環境,強化對互聯網投訴平臺的監管,鼓勵其通過大數據等手段提升對惡意投訴的甄別能力,發現債鬧線索應及時向監管和執法部門匯報。打通行業信息壁壘,共享債鬧“黑名單”。打擊債鬧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行業專家表示: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司法機關之間也應通力合作,建立合作機制,共同鏟除“反催收聯盟”這顆毒瘤。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應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規范自身產品和服務設計及銷售行為,暢通投訴渠道,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公安機關、金融監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應強化協調聯動,建立多方協作治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追究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法律責任,并及時提醒并對債務人開展金融普法教育,共同構建打擊惡意逃廢債的反欺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