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尖學術大獎諾貝爾獎可能再添一名中國人!
繼莫言和屠呦呦獲得此殊榮后,中國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南通如皋人鞠建東也在本月初收到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經濟學獎委員會的提名通知函。
|
鞠建東(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鞠建東何許人也?到底有何經濟學上的建樹,才能被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
學霸鞠建東為人低調
能與諾貝爾獎沾上邊的專家們個個都是“天才”、“神童”,“學霸”鞠建東也不例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鞠建東于1963年出生于南通如皋,他15歲考入南京大學數學系,22歲考入清華攻讀經濟學碩士,27歲赴美留學直至成為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終身教授。
鞠建東在美國學習工作了25年,卻一直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他經常說,總有一天,我還是要回國,要為國家做事。2014年,鞠建東辭去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回國,擔任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如皋市委宣傳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鞠建東本人非常低調,起初是在如皋老家的親友群內發布了相關信息。后來經當地居民一傳十,十傳百,才這個消息傳播開來,如皋當地也和鞠建東本人進行了溝通聯系,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
12月19日下午,鞠建東也通過一段長達1分多鐘的視頻向他的家鄉如皋證實了獲得提名的消息,并向當地的人們表達祝福和謝意。他說:
整個中國正在經歷一個深刻的經濟結構調整,從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到以人力資本為中心、以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的核心是文化的復興!
三大經濟學理論助其提名
鞠建東在經濟學方面又有何建樹,才能獲得諾貝爾經學獎的提名?
每日經濟新聞的國際收支順差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之間經濟結構差別的均衡現象。
再次,他還將之應用到產業動態結構理論(與世界銀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產業升級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動態模型。
此外,鞠建東提出通過貿易改革提高社會福利的充分必要條件(和賓州大學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國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國際貿易研究生教材中,這個條件被稱之為“Ju-Krishna定理”。
諾貝爾獎誕生分7步
值得注意的是,獲得諾貝爾提名是拿到諾貝爾獎第一步。而整個諾貝爾獎的誕生過程分為7步:
接受候選人推薦提名申請、1月31日推薦提名截止、專家審查、完成書面推薦信、委員會收到最終候選人的報告、經由投票表決宣布諾爾獎獲獎者名單、頒獎儀式。
據知情人士透露,每年有1000至2000名左右的全球知名人士有提名權,在12月份開始進行提名,提名鞠建東的為香港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謝丹陽教授。在鞠建東的最終推薦報告上,給出了這樣的推薦理由:
他以獨創性的方式解決了國際資本流動中的兩大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