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油價的因素,歐佩克減產只是其中的一個。各國是否能夠嚴格遵守協議、美國頁巖油氣產量是否將回升,美聯儲是否加息都是值得討論的不確定性因素。
第一,若油價持續上漲,各方能否繼續執行限產?
現在看到的情況是,國際油價低迷,各個出口大國有信心和決心聯手減少產量來拉高油價。如今看來,各方都誠意滿滿,連曾在油價低迷時刻都開足馬力大幅增產的沙特,也表明將“超額完成任務”。但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上升至60美元呢?在扎扎實實的利益面前,是否會有轉向增大產量獲利的國家違背協議呢?
1982年以來,歐佩克先后達成了17次減產協議。但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其中,是否能保證執行力是重要的因素。在油價下行、被動減產階段,各國能夠較好地執行限產協議;而當需求企穩、價格回升時,各國就會開始超額生產,最終不得不重新商議新的產量目標。
第二,減產協議之外的其他國家如何生產?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各發達經濟體陷入“滯脹”泥潭,國際原油需求下跌。OPEC國家于1982年3月達成首次減產協議,OPEC原油產量大減,而非OPEC國家反而趁機增產,這使得OPEC的市場份額由40%直降至30%以下,而油價卻震蕩下行,OPEC國家的“限產保價”徹底失敗。
高盛也在報告中分析道:“持續期間較短的減產,針對的目標是過剩的庫存,而非推升油價,這樣的減產反而可能促使美國及全球其他產油者大幅增產。”
加之,此次減產OPEC國家伊朗表示不被要求,是否也會趁機大量增產?這會不會成為減產協議破碎的火苗?
第三,北美頁巖油氣決定油價走勢?
一份研報顯示,最近北美頁巖油氣鉆機數出現連續恢復,美國油田服務機構BakerHughes公布的2016年10月全球鉆機數增加36臺,其中35臺都來自美國。
頁巖油可以說是傳統石油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但因為其成本和技術限制,在油價偏低時開采受限。但如果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高于美國頁巖油成本集中區間50~60美元/桶,那么它將會發力,帶動美國石油產量的回升,從而成為油價上漲的壓力。
第四,美聯儲加息對油價的影響
美元作為國際原油價格的計價貨幣,市場一般認為,美聯儲加息,則美指走強,油價下跌。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去年12月美聯儲加息之后,國際油價便走出一波暴跌行情。
自特朗普競選成功之后,大幅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張,讓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升溫不少,本周,美聯儲于當地時間12月13日至14日舉行年內最后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再次加息板上釘釘,屆時不排除國際油價再度暴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