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經濟最值得紀念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是中國加入WTO整整15周年。
不加入WTO,就沒有中國經濟壯大的今天。用新華社的話說,15年來,中國攀越諸多“高峰”,取得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等一系列此前難以想象的成就。
就以進出口貿易為例,2001年我國外貿總額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萬億美元,接近“入世”前的8倍。
通過融入這個全球貿易體系,實現了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也使市場經濟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按照2001年和中國達成的“入世”協議,15年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后,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現在可以確定的一個事實:這個“自動”,是不可能實現了。
上周日本剛剛明確說不會承認,此前歐盟也表示不會承認,美國在不承認的同時,更“防患于未然”,將韓國籍WTO仲裁官員張勝和(Seung Wha Chang)拉下了馬——道理很簡單,對于這樣不公平對待中國的事情,中國必然向WTO仲裁機構提起訴訟。美國人擔心,在7個仲裁官員中,韓國因為與中國密切的貿易關系,這個韓國官員最不可靠,很可能屆時會偏向中國,于是干脆提前運用手中的權力,讓這位官員走人。
顯然,這是世貿組織的一些成員在耍賴——在對很多中國企業剪了一茬又一茬“羊毛”之后,還想繼續剪下去——因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西方就擁有了在反傾銷中繼續通過“替代國”來損害中國利益的機會。
比如,中國生產的皮鞋,成本確確實實只有40美元,但歐美選取的第三國參考價,肯定不會是越南皮鞋的20美元成本,而會是新加坡皮鞋的60美元,然后歐美就以中國傾銷為由,對中國產品征收50%乃至更高的反傾銷稅。
就這樣,在過去15年,一個又一個中國企業被歐美剪了羊毛,卻無可奈何。
根據WTO和歐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僅在歐盟當前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就有56項針對中國進口的產品。在WTO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中,一半以上都是針對的中國企業。
中國的企業,因為這個條款,在過去15年,遭遇了極大的不公平,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龍永圖是中國加入WTO的首席談判代表。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讓西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必須看到,隨著逆全球化的甚囂塵上,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張揚,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當前,市場經濟地位已經成為西方對付中國的一個籌碼。什么規則、什么道德,有的時候在利益面前就顯得如此微不足道。西方一些國家“該耍賴時就耍賴”,這無疑也展現出國際經濟中比較黑暗的一面。特朗普的上臺,英國和意大利等歐盟成員的變局,很可能導致今后中國在世貿體系內面臨更大的壓力。
更激烈的貿易戰似乎已是山雨欲來。對中國來說,現在可選擇的棋子不算很多,第一是通過訴訟:指控西方國家違反WTO協議,但這費時耗力,即使贏了,也很可能是兩三年后的事情了。更何況在美國已經開始提前布局,訴訟能否取得十足的勝算并無把握。
第二就是制裁報復: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畢竟,中國已經是一個僅次于美國的大市場,在一些領域中國的制裁也將給很多國家帶來巨大的陣痛。
但這樣一來,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將很可能打響。這樣一種不得已的選擇,最終即便能迫使對方讓步,達成的也會是一種恐怖的平衡。
我們應該慶祝中國加入世貿15周年。沒有入世,就沒有中國經濟壯大的今天。但我們更要警惕,在美歐日等西方發達經濟體不會自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我們要做好應對猛烈的貿易風暴來襲的準備。
(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