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劇透
董明珠格力時代的離別序曲提前奏響。10月18日,珠海市國資委下發《關于董明珠同志免職的通知》,宣布免去董明珠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不過,這一消息直到11月11日才由媒體正式曝出。珠海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按照規定,國家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一般不能兼任,“現在國資委在慢慢理順這個關系,是正常的人事調整,不會影響到格力電器的經營”。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時也表示,“董總(董明珠)基于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愿,主動辭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仍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專注于推動格力電器的發展”。
格力集團為珠海市國資委100%持股企業,格力集團旗下擁有格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房產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等企業,其中,格力集團持股格力電器18.22%股份,董明珠的格力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被免,意味著董明珠的格力時代提前畫上句號。
從目前來看,國企改革成為董明珠職位被免的主要原因。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11月,廣東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國資委聯合下發《關于促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禁止違規兼職的通知》,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兼職問題做出全面規范,其中,第一條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禁止未經批準到本企業所出資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兼職。今年8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和證監會又聯合印發《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就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劃定員工持股范圍,并規定: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監事(含職工代表監事)不參與員工持股。珠海國資委對媒體進一步表示,“未來還將同步推進華發集團和海控集團的相關人事調整”。
去“董明珠化”
盡管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電器都出面對董明珠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事做了說明,但是網上關于董明珠被免職“真正原因”的言論卻仍在不斷發酵。業界指出,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時間節點,是在格力電器召開股東大會討論收購珠海銀隆議案之前,董明珠或是為了參與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員工持股計劃,身份有所沖突,因此必須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位。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珠海市國資委接下來將任命格力集團新的董事長人選,這也很有可能是在為2018年格力電器的董事會人選布局。格力電器在2018年要進行換屆,此時安排新的董事長,可以提前做出一些業績。此外,業界還有言論認為這與董明珠執掌格力電器的經營情況有關。繼2013年和2014年實現每年200億元增長后,格力電器在2015年遭遇營收大幅下滑降至千億元。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追究董明珠為何被免格力集團董事長職位其實意義不大,因為董明珠的格力電器董事長和總裁職位并沒有發生變動,短期來看,這并不會直接影響格力電器的經營。更應該去思考的是,為什么這樣一個職位變動會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董明珠這種話題效應對于格力長遠發展來說,究竟是利還是弊。
自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來,其個人形象不斷強化,同時也給格力打上了董明珠的標簽。諸如“親自上陣登上央視廣告”、“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臺上與雷軍對賭”、“表示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進軍電動汽車”、“我從來就沒有失誤,我永遠都是對的”等。有業內人士指出,格力作為空調巨頭,只要按部就班發展,靠空調這一個產業依然能夠支撐其正常的發展。但隨著董明珠不斷成為格力標簽后,一旦董明珠哪天不再掌管格力電器,新領導人與董明珠思想、策略存在差異,那么新領導者的策略將很難推行,從而影響格力未來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