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撰文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可將中國的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而這仍可以將2025年末中國政府的負債率控制在70%以內,不會帶來較高的償債風險。央行官員的這一表態,似乎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政府將要進一步提高財政刺激力度,以對沖降稅措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供給測改革提供更多支撐。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都十分重視財政盈余的目標,并借鑒歐盟的標準,確保不跨越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充足的政府稅收和人為壓低的公共開支,也保證了實現較低的赤字率。在2014年和2015年,中國的目標財政赤字率分別維持在2.1%和2.3%的水平。
但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企業特別是制造業效益持續惡化,為企業特別是大量民營企業減輕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成為了支撐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而為了刺激居民進行更多消費、實現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化,也有必要相應降低居民的稅務負擔,增加社會消費意愿。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也走到了頭,政府財政收入的縮水已經不可避免。而在這同時,政府不僅承諾了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更必須在數年內完成大量“僵尸企業”的清理工作,解決好下崗職工的安置、培訓和再就業。這些無疑又需要大筆的開支。
這收支的一增一減,讓政府財政愈加吃緊,更多舉債勢在必行,再拘泥于3%的赤字紅線,客觀上也做不到。推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赤字率突破3%甚至更高,將是政府今后維持經濟基本穩定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而中國政府的債務結構和債務水平,也容許這樣的政策操作。
目前,中國政府的債務絕大部分為內債,外債占比低,僅占1%左右,這使得中國政府債務面臨匯率沖擊、擠兌沖擊的風險很低。從債務結構看,中國短期債務占比較低,2014年底中央政府債務中的短期債務占比為10.1%,政府債務中的中長期債務占比較高,使得債務的穩定性也較高。央行測算的結果表明,假定2015年末政府負債率為39%,即使未來10年每年的本幣債務利率為4%,GDP增速保持6%不變,我國10年后的政府負債率也僅為68.9%,低于大多數國家。至于償債能力,盡管中國的GDP和財政收入增速比以往減慢了不少,但仍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政府和國企手里更是擁有雄厚的優質資產,大量政府投資項目也擁有可觀的盈利能力。以上這些因素都為更高的赤字率提供了保障。
安邦咨詢(ANBOUND)以前給財政部做過財政制度改革與宏觀調控的課題,當時給出的建議是,財政赤字率的上限可達到4.5%。現在官方機構定的是3%,盛松成作為央行官員提出4%,這已經是突破了過去的限制,反映了中國將繼續擴大赤字的政策思路,這也更加接近安邦過去建議的4.5%水平。
去年年末,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經明確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力度,要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預計,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中央政府很可能采用此次央行官員給出的政策思路,將赤字率定在接近4%的水平。我們此前的研究還認為,從兼顧經濟增長和控制財政風險的角度來看,4.5%的赤字率可能是更好的水平,因為與美國的7%赤字率和日本的6.2%赤字率相比,4.5%還有不少回旋空間,而歐盟各國現在的實際赤字率水平更是大大高于3%的標準。
更高的赤字率對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推進供給側改革非常重要,央行測算的結果也表明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的空間。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很有可能沿用央行官員的建議思路,將赤字率提高到接近4%甚至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