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認為,絲毫不用奇怪,不管中國最近的市場動蕩是人為設計還是過失所致,投資者們都在做最壞的推測。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第二次出現了中國的市場動蕩令全世界緊張的景象。就像去年8月一樣,這次的觸發點也是人民幣突然顯著貶值,繼而連累中國股市大跌。盡管拋售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在其他國家看來,這不是什么好兆頭。
在不到四天里的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下跌了1.5%,只比去年夏天發生的讓全球投資者出乎意料的一次性貶值幅度略低。最近出現的這次貶值引發中國股市拋售潮,兩次觸發了熔斷機制。在這一機制下,中國股市會在滬深300指數下跌超過7%時停止交易。周四早晨,股市在開盤交易不到半小時后就因之停盤。
目前,業界大體上有兩種推測。一種是中國得出結論,認為在緩解中國經濟困境方面,人民幣大幅貶值是副作用最小的解決辦法。因為又開始擔心即將發生一場貨幣戰爭,投資者們紛紛將資金從澳大利亞、韓國等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轉移,同時還令大宗商品價格承壓。布倫特原油的價格目前已跌至每桶33美元出頭。
中國認為,人民幣只是和美元相比走弱。如果以范圍更廣的貨幣籃子為參考,人民幣去年是差不多持平的。此外,中國還保有健康的貿易順差,這也會讓它不那么有動力通過人民幣貶值來獲得競爭優勢。
不過,如果中國的確沒有這方面的宏大計劃,那么第二種推測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即中國的規劃部門可能正在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控制越來越放手。
去年搞砸的股市干預和人民幣小幅貶值,打破了中國現在難以平衡兩種自相矛盾的需求:推進市場力量,同時保證社會穩定;重新平衡經濟發展,同時繼續實現越來越不實際的增長目標。
絲毫不用奇怪,不管中國最近的市場動蕩是人為設計還是過失所致,投資者們都在做最壞的推測。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