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在京發布《“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研究》一書。基于“人大重陽‘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體系”,該書將“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分為三類:優勢支點城市、潛力支點城市、戰略支點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優勢支點城市前三位。
當天上午,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亞洲和平和解理事會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一帶一路:各國的看法——國際高層對話會”。期間,還舉行了《“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研究》新書發布會。人大重陽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介紹了該書編著情況。
據介紹,所謂“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即“一帶一路”沿線經濟規模和國際貿易額較大,具備區位優勢、開放特征,帶有杠桿、撬動、集聚、輻射等功能,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王文指出,貿易暢通是實現“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關鍵。推動貿易暢通的關鍵在于找對支點城市,并發揮支點城市的重要作用。“研究‘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是國家戰略需要。希望能夠培育和推動一些支點城市撬動貿易,協調國內各個地方的對接,實現城市的合理布局,實現國際貿易平衡,拓寬國際貿易空間,優化貿易結構。”
王文介紹,該書圍繞“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及長期發展,在借鑒吸收國際貿易、城市競爭力、空間經濟學、地緣經濟學等研究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人大重陽‘一帶一路’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體系”概念,并提出新的國際貿易支點城市評價標準。通過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多種方法,得出“一帶一路”沿線國際貿易支點城市排名。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和杭州為國際貿易優勢支點城市,珠海、張家港、義烏、太倉、佛山等為國際貿易潛力支點城市,烏魯木齊、西安、喀什、哈爾濱、昆明、蘭州等為國際貿易戰略支點城市。”王文說。
具體到國際貿易戰略支點城市一項,書中介紹,一些城市國際貿易體量不高、綜合排名靠后甚至未能進入綜合排名,但由于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區位戰略作用,能夠連接和帶動國內外城市發展,須將納入國際貿易支點城市建設的考慮中。
據介紹,該書還分別針對優勢支點城市、潛力支點城市、戰略支點城市,從區位優勢、國際貿易情況、產業結構以及發展機遇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發展建設。
該書同時介紹,受時間和數據限制,該書以中國大陸城市為研究主體,加入了部分重要外國城市,對國際城市、城市群的研究仍需要補充完善。
據悉,該書是國內首本以“支點城市”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成果。該書主編團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2014年入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全球頂級智庫前150位,是中國入圍的七家智庫之一和中國高校入圍的兩家之一。(人大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