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窗信息標識近于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網友提出的彈窗信息不勝其煩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治。”7月30日,在中消協第五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叢表示,從中消協公布的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熱點來看,個人信息濫用榜上有名,其中就包括手機APP下載安裝過度索權,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加強APP體系化治理。
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企業過度追求經濟利益,移動互聯網企業盈利模式從在線廣告向基于大數據的定向推送、精準營銷轉變,部分互聯網企業為逐利違規收集用戶信息;二是監管相對落后于技術發展,APP數量龐大,版本迭代頻繁,不少APP應用具備在線“熱更新”功能,技術隱蔽性強,給監管帶來巨大挑戰。
據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從標準政策制定、技術手段建設、嚴格監督執法、加強宣傳引導四個方面加強APP體系化治理能力建設。在加強技術手段建設方面,持續推進全國APP技術監測平臺建設。2021年,平臺已具備每月15萬款APP檢測能力,年底前可檢測覆蓋180萬款APP。
在持續加大對違規行為的發現、曝光和處置力度方面。截至目前,已累計組織16批次集中抽測,檢查139萬款APP,通報1407款違規APP,下架377款拒不整改APP。同時,強化關鍵責任鏈監管,建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應用商店排名通報機制,督促應用商店加強自查清理,下架問題APP,開展新增APP上架審核。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APP數量為302萬款,相比開展專項整治前的350萬款APP下降了13%,抽檢應用商店問題APP數量比例持續大幅下降。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開屏彈窗信息整治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今年二季度,APP開屏彈窗信息投訴量環比下降50%;用戶使用量排名前100的APP應用中,開屏信息難以關閉問題發現率由69%降至1%;利用彈窗誤導用戶點擊跳轉問題的發現率由90%降至12%。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盡快會同有關部門發布實施《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的暫行規定》;聚焦用戶APP服務感知差、體驗差的若干關鍵環節,組織開展服務感知提升行動,持續提升治理力度和治理效果;針對重點問題、重點企業開展“回頭看”,確保整改過的問題“不反彈、不反復”。(校對陳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