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浩瀚深度”)沖刺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4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浩瀚深度自設立以來始終聚焦于互聯網流量的智能化管控和數據應用領域,通過持續研發而掌握了以DPI技術(即深度包檢測技術)為核心的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公司自稱在海量數據獲取、高速數據處理和深度信息挖掘等方面擁有超過20年的實務積累和技術沉淀。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3.01億元、3.55億元、3.67億元;同期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535.59萬元、3,597.83萬元、5,336.22萬元。
發行人擬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根據《關于發行人預計市值的分析報告》,發行人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2019年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為3,395.73萬元,2020年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為5,174.85萬元,兩年累計為8,570.58萬元,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6,680.49萬元。
發行人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浩瀚深度是一家新三板公司,2015年10月9日掛牌新三板,目前仍在掛牌中。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截至報告期末,發行人共有158名股東,其中自然人股東141名,機構股東17名,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張躍、雷振明。張躍、雷振明合計直接持有公司48.8017%的股份。
資本邦注意到,浩瀚深度業績比較依賴中國移動,報告期內,中國移動為公司第一大客戶,公司每年對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5,924.72萬元、26,954.24萬元以及32,227.53萬元,占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6.19%、75.92%和87.91%。公司對中國移動的銷售占比較高,存在一定的依賴性。
其也坦言,經過雙方多年的良好合作,公司與中國移動已經形成較為穩固的合作關系。如果中國移動經營狀況發生明顯惡化或與公司的業務關系發生重大不利變化而公司又不能及時化解相關風險,公司的經營業績將會受到一定影響。
確實過于依賴中國移動,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可以說,浩瀚深度業績受中國移動影響較大,以公司2016年業績來說,公司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2.24億元,同比下降了13.68%;凈利潤為-3,962.71萬元,2015年同期為2,970.35萬元,同比下降233.41%。
對此,浩瀚深度在當年年報中解釋,公司有80%以上的收入來源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及其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移動”)。
2016年,中國移動根據管理需要,在項目驗收的流程中增加了接入4A審計(4A是登錄設備的途徑統一從局方4A平臺跳轉登錄,并有登錄日志,對登錄是否合法作統計分析。),導致公司項目驗收流程加長,而公司收入確認原則是取得項目驗收文件后確認收入,所以出現了2016年簽單增長而收入減少的情況。
截止2016年底公司已簽單未確認收入的合同金額在2億元以上,與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同時也造成了公司存貨金額的大幅增加。
自2015年起,公司為了在集采招標中取得更多的訂單,采用了低價競爭策略。該策略在有效提高了公司市場占有率,使公司簽單額持續提升的同時,也帶來兩個負面效應,一是拉低公司整體毛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公司現有的項目施工能力無法完全滿足新增項目的施工需要,使得項目周期相應拉長,影響了收入的實現。
不知,過于依賴中國移動,后面公司是否會再因為中國移動收入確認等出現虧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