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資股2023年二季度和中報業績期將于8月進入高峰期。針對中報業績情況、尤其是可能超預期的領域,我們預覽分析如下。
(資料圖片)
披露時間:八月中下旬為披露密集期
根據彭博資訊提供的預測信息,海外中資股(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2023年中報業績期將于7月下旬拉開帷幕,預計高峰期將在8月中下旬,市值占比約39.0%的上市公司將于8月14日當周發布中期業績。
從不同板塊披露進展看,海外中資股中公用事業和醫療保健公司將在7月末開始發布中報,通信服務和信息技術集中在8月中上旬披露,金融、可選消費則集中在8月中下旬。
個股方面,華能電力、藥明康德、中國人壽將在7月末披露中報業績;百勝中國、百濟神州、中國聯通等在8月初披露;中國移動、李寧、中石油、美團、中國神華、小米、攜程等在8月中旬披露;而京東、小鵬汽車、拼多多、華住、百度等則在8月下旬。
業績預覽:上半年增速預計2%;下游修復,上游轉弱
整體情況:上半年盈利增速預計同比2.2%,較2022年全年放緩
為了對2023年上半年盈利增長情況有一個更好的了解,我們針對中金覆蓋樣本中的296支海外中資股(包括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對中金行業分析師的觀點和預測進行內部問卷調查,并從自下而上角度匯總分析。雖然取樣范圍僅限于中金公司覆蓋的樣本,但是考慮到所覆蓋公司多數為各行業龍頭,因此基本可以反映2023年上半年整體業績情況。
自下而上的調查匯總結果顯示,可比口徑下(財年截止日期不是12月或沒有盈利預測的股票不在統計范圍之內)、并基于人民幣計算(從而可以剔除匯率變化影響),中金覆蓋的海外中資股樣本整體2023年上半年盈利預計同比增長2.2%,較2022年全年8%的同比增速放緩,主要受國內增長復蘇不及預期、CPI和PPI同比下行、以及2022年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營收基數較低,但利潤率基數相對較高等因素的影響。對于2023年,中金行業分析師認為海外中資股2023年整體盈利或實現7.2%的增長,高于市場一致預期約1.9ppt。
進一步來看,我們發現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
? 大板塊盈利增速:針對中金覆蓋的海外中資股樣本,基于人民幣口徑和中金行業分析師的預測,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2023年上半年金融板塊凈利潤增長2.0%;非金融板塊業績同比增長2.7%,其中周期性行業凈利潤同比下滑1.3%,而防御性板塊同比增長17.4%。具體來看:
1) 金融板塊預計整體盈利基本持平,保險、多元金融業績提振明顯,但銀行板塊小幅下滑。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金融板塊中銀行1H23盈利小幅下滑2%,多元金融和保險板塊受益于前期低基數則預計盈利增長均約為28%,但由于非銀板塊市值占比較低,對金融板塊整體盈利影響相對有限。
2) 周期板塊預計盈利同比回落1.3%,可選消費、通信服務等板塊增幅較高,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同比增幅分別達67%和27%。受PPI同比下行、整體處于去庫周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等方面影響,工業、原材料、能源行業表現不佳,成為主要拖累,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盈利分別同比降低50%、31%、18%。
3) 防御板塊預計盈利同比增長17.4%,其中公用事業板塊盈利增速預計較高,中金行業分析師認為公用事業板塊受益于火電盈利修復、風光回報趨勢向好等因素,盈利預計提振較為明顯。醫療保?。?14%)和必需消費(+8%)板塊盈利也預計增長。
? 未來增長趨勢:下半年或延續修復態勢。展望2023年全年,我們預計海外中資股業績增速整體呈現前低后高的趨勢。年初受經濟復蘇不及預期,工業品價格走低等因素影響,整體企業收入增速及利潤率收到一定擠壓。下半年,隨著國內整體經濟增速企穩,疊加去年下半年的低基數,企業盈利可能從低谷中逐步反彈。
根據中金行業分析師的預測匯總,1H23企業盈利可能相對平淡,但2023年整體海外中資股盈利增速預期達到7.2%,其中金融/非金融全年盈利增速預計將達到3.2%和15.2%。行業層面,中金行業分析師預測2023年全年公用事業、房地產、可選消費、通信服務等板塊盈利增速可能居前。
? 對比市場預期:中金行業分析師對1H23整體盈利增速相較市場預期基本一致,但對2023年全年盈利相對市場更為樂觀。市場一致預期海外中資股上半年盈利增速或為1.3%,與中金行業分析師預測的2.2%同比增速基本一致。
其中,中金行業分析師對房地產、信息技術、必需消費、醫療保健板塊的盈利預期低于當前市場預期,但對通信服務、工業、可選消費、能源的預期相比市場更為樂觀。中金行業分析師對2023全年7.2%盈利增速的預測則高于市場一致判斷的5.3%同比增速。
1H23板塊盈利:分化明顯,下游消費修復,上游能源原材料趨弱
上游能源、原材料板塊1H23預計盈利負增長。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疊加PPI同比下行,工業生產趨弱,能源及原材料盈利受到影響,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盈利增速分別為-18%和-31%。能源方面,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煤炭價格上半年回落,中石油、中海油預計1H23盈利增速均為負數,但得益于成本控制和放量等措施,盈利下行幅度或小于油價降幅。原材料方面,地產板塊表現不佳,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建材行業整體盈利1H23同比下行雙位數。
工業方面,交通運輸板塊表現不佳,海運領域盈利明顯承壓。中遠???、海豐國際等受集運運價同比大幅下降影響,1H23盈利或同比下降雙位數,拖累工業領域整體表現。
下游消費整體回暖,盈利溫和修復。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零售板塊1H23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消費線上化趨勢延續,京東、拼多多等預計盈利同比大幅增長,美團盈利較2022年上半年轉正,預計呈現明顯提振。但耐用消費品與服裝領域表現不佳,家電國內和出口需求偏弱,服裝消費整體弱復蘇。
科技硬件表現較好,受益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部分公司毛利率提升,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1H23盈利同比增長29%。半導體表現不佳,1H23盈利同比下行40%,2023年上半年半導體總體處于去庫存階段,當前周期呈現初步見底跡象。媒體與娛樂領域盈利預計大幅增長,重點賽道包括廣告、游戲等持續向上修復。
醫療保健板塊盈利同比增速較2022年全年放緩,生物科技板塊預計盈利同比增長18%,較2022年全年的31%明顯下行,中藥及醫療器械領域表現相對較好。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下半年盈利環比或仍將放緩。
金融領域,銀行盈利同比小幅下行2%,主要受制于資產端貸款定價壓力。相較而言,券商和保險領域受益于低基數業績表現較好,同時市場活躍度回暖有望驅動券商費類業務,保險負債端開啟新增長周期的修復邏輯仍在,有望獲得提振。
地產板塊受益于低基數整體盈利或有提振,但市場整體偏弱下仍然承壓。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貝殼1H23盈利在低基數下增幅較大,成為主要貢獻,部分優質地產標的盈利也有所修復,港股物業管理領域上半年盈利小幅提振,其中融創服務盈利由負轉正,世貿服務、中海物業等盈利小幅增長。部分民企仍受地產市場偏弱影響,年初至今地產板塊月度銷售及對應利潤率暫未出現趨勢性改善,主流房企仍處于指標筑底階段。
展望2023全年,中金行業分析師預計通信服務、零售、信息技術、公用事業等板塊景氣度維持較高水平。銀行、耐用消費品和服裝、原材料等板塊全年預計盈利增長逐步轉正。相比市場預期,中金行業分析師對能源、公用事業、材料、工業等板塊更為樂觀,對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可選消費等板塊的盈利預期則低于當前市場一致預期。
業績預告: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正面居多;原材料和能源負面居多
據萬得數據匯總統計,截至2023年7月25日,已有161家港股公司公布業績預告。從中我們可以提前預判部分行業的盈利情況。在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下游公用事業、醫療保健、金融、必需消費板塊預告偏正面的公司比例高于50%。相比而言,上游的原材料、能源等板塊業績預告負面居多。
? 上半年國內經濟復蘇背景下消費溫和回暖,耐用消費品與服裝板塊的海信家電、消費者服務板塊的粉筆、零售板塊的贏家時尚等披露的業績預告中提到盈利顯著抬升,1H23盈利增速分別達110-140%、117%和65%。
? 信息技術板塊中媒體與娛樂企業目前披露業績預告偏正面,其中,美圖公司業績預告中提到上半年盈利增速達183-200%。
? 醫療保健板塊中諾輝健康業績預告中提到總營收預增,心泰醫療業績預告則稱凈利潤同比上升200%。
? 受制于上半年PPI同比下行,原材料板塊表現不佳。其中華潤水泥業績預告中提到凈利潤同比下滑68-63%,洛陽鉬業業績預告稱下滑85-81%,理文化工業績預告中提到凈利潤同比下滑約58%。
? 受房地產行業仍然承壓影響,地產產業鏈上華潤水泥控股業績預告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盈利下滑68-63%。
我們對發布業績預告且市值大于10億美元的公司在發布日期前后股價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個股在正面預告發布前3天內跑贏恒生國企指數的概率為61.1%,發布后三天內跑贏概率為66.7%。另一方面,發布負面業績預告可能會拖累股價表現,股價在公告發布后的三天內跑輸恒生國企指數概率為52.2%。
盈利意外:中金行業分析師觀點匯總
基于對中金行業分析員的內部調查,我們從自下而上的角度整理出了行業分析員認為未來業績有可能超出或低于預期的個股名單。我們建議投資者在年報期間密切關注上述股票,因為業績超出或低于預期可能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具體來看,中金行業分析師認為博彩和奢侈品行業部分標的復蘇較好,業績有望超過市場預期。
前景展望:內生動能不足,仍需政策支持
2023年上半年,經歷了一季度防控措施優化后的消費、開工和地產等領域擠壓需求的“報復性”修復后,二季度海外中資股企業盈利多個領域都呈現出增長動能明顯放緩跡象。年初以來,據FactSet統計,市場對MSCI中國(除A股)2023港元計價的盈利的一致預期下調4.2%,其中原材料板塊盈利預期已下調15.9%,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板塊盈利預期分別下調15.8%和15.1%,地產板塊則下調14.1%,僅通信服務上調4.2%。
往前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能依然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出口在美國高庫存和需求回落影響下或仍有壓力。中金策略組預計美國庫存周期去化可能要持續到明年二季度,而美國信用收縮預計將從今年三季度開始體現,拖累中國出口。
? 制造業投資仍受去庫存和需求不振拖累,基建受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平臺債務壓力壓制,地產銷售在收入和房價預期趨弱下難以大幅轉好。制造業投資受制于同比仍為負數的PPI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之出口趨弱,制造業投資缺乏動能;地方政府尚有化債壓力,制約基建投資,而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高層會議定調“遏制增量,化解存量”[1],地方政府或難以持續加杠桿,基礎建設投資的主要融資來源(地方政府籌資約占基礎建設融資來源的80%)面臨壓力;而偏弱的地產銷售亦難以支撐地產投資轉暖回升。
? 仍有韌性的服務型消費或貢獻不夠。消費中耐用品消費與地產周期關聯較大,服務消費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但一方面僅占GDP的20%,另一方面也會受收入預期下滑拖累。
綜合來看,在內生動能和預期依然不足的情況下,政策支持對于穩住當前增長和盈利依然必要,有空間且有能力推動信用擴張的領域才是關鍵(我們認為主要抓手是中央政府加杠桿和地產放松)。近期的積極一面是,相比此前各項政策和市場相對較弱的反應,二季度政治局會議對于地產(適時調整優化地產政策)和財政(一攬子化債方案、加快地方債發行)的表態更為積極,對當前問題也更加“對癥”,這也是近期市場反應更積極的原因。
因此,接下來政策的實際落地和推進效果更為關鍵。如果政策能夠對癥且切實發力,也不要低估企業盈利在低基數,市場在低估值和較低的國內居民與海外資金配置情況下的反彈彈性。不過,由于政策發力需要時間,或者如果政策發力不及預期的話,盈利預期可能依然偏弱,甚至不排除進一步下調可能。在此背景下,市場可能維持下有底上有頂的震蕩格局,紅利+成長的啞鈴型配置可能是這一環境下的較好選擇。
我們從自上而下策略角度預計2023年全年海外中資股盈利同比增長5-6%(非金融和金融增速分別為2-4%和7-7.5%),隱含下半年增長基本持平。未來將結合政策推進程度以判斷對盈利改善的效果。
風險事件:近期政策實施效果;中美關系;美聯儲9月FOMC會議。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