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經過香港流向境內債券市場的資金是凈流入的。對于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跨境資本的流動趨勢,余偉文頗為樂觀。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也補充指出,最近一兩個月,已有外資基金公司高調表示,內地資產估值偏低,他們因此預期下半年整體流動趨勢會有改變。
(資料圖)
“你們有什么問題,盡管地說”,余偉文7月20日率領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訪京,在此之前,他接受了包括證券時報在內的媒體聯訪。面對三年未見的內地媒體,余偉文開門見山地介紹了過去三年香港社會的經歷,“中間還是不容易,但我們金融體系一直保持穩定。”
余偉文介紹,過去半年,香港恢復的速度很快,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幾乎每天都要見國際金融機構的高管,“因為內地和香港市場對他們來講非常重要”,余偉文指出,這些高管很多都幾年沒來過了,他們來訪之后,不止對香港,對內地的印象也大為改觀,“他們回去之后,對他們的董事會、員工,釋放了非常正面的信息:香港已經回來了。”
余偉文回應了外界對香港資金外流的質疑。他透露,從香港的存款數據看來,并不存在資金外流;同時,由于香港實行聯系匯率機制,如果資金持續流出,港元匯率會轉弱,但實際情況是港幣匯率總體保持穩定。
對于香港和內地的聯系,余偉文表示,近兩年互聯互通取得許多新突破,往后看,互聯互通機制將進一步深化,新推出的舉措也將進一步完善。同時,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善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展望未來,余偉文表示,金管局聚焦的重點與2019年相比并沒有改變:內地機遇、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
以下是部分問答實錄(有摘編):
問:在當前的國內環境下,您認為該如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余偉文:人民幣國際化的準備工作就是三樣:第一,流動性;第二,產品;第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過去一年,香港市場的點心債發行量顯著增加,今年上半年也在增加。市場大了,流動性肯定會更好。市場有一句話叫做:liquidity brings liquidity,有流動性,就有更多人有興趣買賣,這個市場就活絡起來。
金融基建方面,現在其實差不多全都已經打通了。只不過,對實體經濟來說,習慣很難改變。我們認為,中國與中東地區、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在貿易往來等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都非常有潛力。
在不明朗的宏觀環境下,每家機構都想分散風險,人民幣資產投資、人民幣結算就是分散風險一種較好的選擇。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過程,監管機構要做的,就是盡量提供便利,把該有的基礎設施搭建好,然后向市場推廣。
許懷志:過去十多年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主要體現為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功能,現在其融資功能的價值更加凸顯。香港市場點心債的發行規模顯著增加,2022年比2021年增長了近一倍,今年以來到目前為止發行規模同比繼續大幅增長,反映了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用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貨幣的國際化肯定是投融資功能都需要推動。
香港的離岸人民幣生態系統逐漸成熟。以前投資人對人民幣匯率有貶值預期時,可能會通過出售人民幣進行匯率避險;現在投資者有豐富的匯率風險對沖工具,就沒必要選擇拋售人民幣,這對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有作用。
問:您認為目前市場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還面臨何種挑戰?
余偉文:主要的挑戰就是改變人們的慣性。機構投資者其實是容易改變的,他們知道在交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或配置人民幣資產可以分散風險,但難的是企業改變貨幣使用習慣,其他并沒有太多新的挑戰。
問:今年以來,外資通過香港渠道投資內地金融資產情況如何?您如何看待下半年跨境資本的流動趨勢?
余偉文:今年以來,經過香港流向境內債券市場的資金是凈流入的。對于下半年和明年跨境資本的流動趨勢,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尤其是美國利率政策的變化。如果美國停止加息,甚至開始慢慢減息的話,全球投資環境會變好,外資資金應該會繼續向境內市場凈流入。
另一個影響資金流進速度的因素在于,外資投資者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如何理解管理這些投資者的預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外資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增加,資金凈流入的規模就會更大。我對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形勢都比較樂觀。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