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來之不易的強勢反彈,沒能挺過Q1的最后一個月。
(相關資料圖)
來自機構最新數據顯示,3月的第二周絕大多數城市的成交量出現環比下滑。彼時有一名鄭州的房企員工也對《鳳凰WEEKLY地產》表達了擔憂:“市場開始下行,3月不如2月好。”
這層“窗戶紙”最終被捅破,是在不久前的年報季。萬科、華潤置地、綠城等多家龍頭房企管理層的反饋印證了市場的擔憂。
“3月第二周以來看房人氣各方面下滑。”萬科董事長郁亮談到市場時稱。華潤置地首席運營官張大為也表示:“3月份到訪的成交略有下滑。”綠城中國副總裁李駿透露,2月漲幅較高城市(濟南、石家莊、杭州等),到了3月存量項目的日均來訪量有了小幅調整。
雖然遺憾,但2023年的“小陽春”似乎確實是還沒有真正開始,就提前結束了。
意外的曇花一現
如果從年初的情況看,今年的“小陽春”來勢洶洶。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額從1月同比下降26.7%,反彈至2月的同比下降0.1%。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55個和40個,比上月分別增加19個和27個。
其中,北京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2%和0.8%,上海二手房成交超1.9萬套,成都二手房同比大增160.43%,杭州十區二手房成交量環比1月增幅133%。
當人們熱議再沖一個月就可以進入正式的“金三銀四”時,漲勢戛然而止。
“小陽春”回撤最開始出現在3月第二周,當時一名廣東的房企中層判斷,“春節后的行情估計差不多了,曇花一現。”
由于各地的網簽數據均有大約一個月的滯后 ,要看實時走勢得從動態數據來看。
克而瑞統計,重點城市3月6日—3月12日這一周,一線新房的指數環比下降15.82點至90.86點,北上廣深四個城市成交面積均不及前一周;二線成交指數環比下降4.53點至81.75點,除了成都、杭州、長沙、南京環比有所增長外,其余都在下調;三四線成交指數環比下降16.89點至125.09點,江門、東莞等降幅較大。
高德地圖導航量數據顯示,3月1日-28日,北京51個在售新盤,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在2月熱度較高的橡樹灣、宸悅國際、金隅昆泰云筑、北京合院、御和府、北清橡樹灣、望京樾等熱門項目下滑比例在40%-77%之間。
“今年年初,全國市場突然井噴一樣,深圳好像格外的熱鬧,我當時覺得虛假繁榮。果然,現在如果不是非常好的項目,很難做到客流和現金流的雙流涌動。”深圳一個在售樓盤的項目人員對《鳳凰WEEKLY地產》說。
更直觀的趨勢體現在二手房的熱度上。
北京鏈家統計,3月北京二手住房實際簽約量較2月小幅下滑,成交節奏有所放緩。從3月的第一周到4月的第一周,北京鏈家實時成交連續5周下降,同2月底和3月初相比,鏈家4月第一個周末的成交腰斬過半。
“北京這個周末(4月1日—2日)市場繼續下調,二手房實際成交不到1400套,比2月最后一個周末已經跌了60%,已經不如去年平均水平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
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的數據,二手帶看量下滑,3月第三周(3月13-19日)帶看量周度環比下滑5%,比年后周度最高點(2月13-19日)下滑15%。
杭州我愛我家研究院預計,隨著3月份帶看量、客戶量數據的收縮,也預示著這一撥復蘇行情的持續性在減弱,因此預計接下來二季度市場在走過這一撥高峰過后,成交量大概率會有所收窄。
深圳樂有家研究中心的判斷更為直接:“3月下旬,市場略有疲軟態勢,成交乏力,4月樓市發展依然存在挑戰。”
“聽幾個城市的校友反饋,天津、合肥、蘇州等主要城市的交易量已經‘急剎車’,明顯降溫。沒想到這一輪的回暖持續性竟然這么差。”前貝殼研究院院長、空白研究院創始人楊現領在其3月10日的微信朋友圈中撰文說道。
楊現領稱,各地二手房帶看量下降,經紀人信息已經明顯不如2月份,成交難度加大。
為什么“小陽春”續不上?
多數觀點認為,2月的“繁榮”是因需求集中爆發而起,無法持續。
“前期出行不便,后期疫情暴發,日常置業需求積壓了幾個月。加上今年過年早,2月的成交爆發是正常的現象。積壓的需求快速釋放后,不一定撐起后續的成交。”中原地產張大偉說。
楊現領也稱:“過去銷售透支的是存量客戶。”
除此原因之外,上述深圳在售樓盤的員工說,“還有一少部分是跟風。”
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疫后這撥反彈有預期提振的因素,但主導因素還是滯后需求釋放,包括滯后的剛需和換房需求。“我們看到,京滬深樓市回升的主力,就是二手房,主要是200萬-400萬總價位的交易單增加。對多數城市,上半年基本都能在2022年的歷史低位上修復,但勢頭比較弱。”他說。
罕見的競爭對手
“小陽春”沒能持續,一些熱點城市的去化壓力接踵而至。
新房方面,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其3月檢測的10個城市中,深圳庫存面積同比上漲70.6%,漲幅居首。南京和溫州庫存面積同比上漲45.9%、21.1%,位居同比漲幅第二、三。
自2020年起,深圳官方就希望通過加大供應,來緩解城市供需矛盾造成的房價高企問題。彼時深圳樓市熱度依然比較高。不過,政策的實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拍地到銷售也有約1年的周期。等供應終于上來的時候,市場也冷了下來。
深圳樂有家研究中心統計,3月底新房住宅庫存去化周期14.9個月,是一季度最高水平。
今年3月,深圳不僅新盤扎堆入市,又逢第一批人才房供應。
克而瑞深圳區域介紹,3月以來,深圳樓市信心逐漸恢復,新房開發商的入市節奏也明顯加快,其中不乏有多個熱門新盤,共有11個住宅項目獲批預售,比前兩個月總和還多。
“深圳上半年的新房市場競爭很激烈,主要集中在龍華新區,寶安碧海新安,光明和福永。很多樓盤的競爭對手不是旁邊二手房,也不是彼此,而是購房人的心態。能否開盤去化多,拼的是中產剛需的腰包和信心。”一名深圳的房企中層說。
二手房的庫存同樣在激增。
諸葛找房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3月,10大城市二手房掛牌量為195.67萬套,環比增長1.06%,同比增長80.94% 。目前,重慶、成都、天津、南京、蘇州、沈陽、合肥、西安、大連、佛山等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超過10萬套,包括一線城市廣州二手房的掛牌量也已經突破了13萬套。
同策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份上海二手房掛牌量上升,單周基本在1.2萬-1.3萬套左右高位運行,成交量出現回調。
想以價換量、趁市套現的二手房業主在變多。“3月二手房掛牌量增加導致價格波動調整,百城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05%,跌幅略有擴大。”中指研究院最新的一季度報告顯示。
后市如何走
目前來看,小陽春已結束的觀點,業內基本達成了一致,但對后市如何走的判斷,則莫衷一是。
一些人堅定地認為上升趨勢不會停止,華潤置地張大為認為“依然保持回暖的趨勢”。
“房地產回暖的主要表現在一二線的熱點城市,其他的二線城市還處于止跌的平緩復蘇的階段。目前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反彈跡象不明顯。我們判斷今年的市場仍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張大為說。
萬科郁亮稱,3月從周平均數據來看,超過以往的同期水平。所以他認為仍然是溫和復蘇的階段。
“上海樓市目前已經處于復蘇階段,一二手房的成交量在一季度都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只是3月下和4月初的市場熱度稍有下降,購房者入市的節奏有所放緩。”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鳳凰WEEKLY地產》分析,這種有序緩步進入市場復蘇的態勢更適合當下環境,過快復蘇,量價快速持續上升并不有利于市場的穩定發展。
略顯悲觀的判斷也不少見。
綠城中國的行政總裁郭佳峰認為,雖然2、3月份的市場行情有所回升,但并不能以此確定市場已經進入上行通道,還是要謹慎樂觀。公司的投資策略還是會聚焦在一二線城市,確保去化安全,但若形勢好轉一些,公司還是會做一些區域下沉,“我們想爭取更多的利潤。”他在近日的業績會上表示。
李宇嘉建議從新政刺激的實際效果來思考后市。
去年底發布的“金融16條”,目的也是通過注入新的資金,盤活存量資產,特別是在建項目,避免資產因交易受阻而沉淀,泡沫被持續消耗而陷入“陰跌”的過程。
但李宇嘉認為,目前場外資金進場“掃貨”的意愿不高。還未看到大手筆的救市資金、新鮮血液,樓市的主體,還是原有的“玩家”。
“問題是,不管是開發商、地方政府、購房者、炒房者,銀行等,資產負債表都受到了損傷,市場上兜售的資產包、土地、存量房非常多,靠原有主體很難托起來。因此,后續市場回升的動力,我們也不能太樂觀。”他說。
想延續回暖勢頭,還需要什么?
上述深圳一在售樓盤的員工對《鳳凰WEEKLY地產》感嘆:“你問100個深圳地產從業者,可能99個都會回答需要松綁政策,剩下的那一個,可能已經離開地產行業。”
我們可以看見,今年各地依然延續了放松的風潮,房地產政策基本都在60次左右,最新的松綁限購城市有武漢、贛州等。
但問題是,熱門的一線城市依然沒有被觸及根本的放松,深圳今年只推出了公積金貸款額度上調和深汕合作區解除限購,流傳許久的二手房參考價上調還未落地。北京也只是調整了公積金政策。
尤其是針對改善人群的二套政策還沒有絲毫松動。從成交的面積、金額變大就可以看出,改善人群是一線城市2月短暫的“小陽春”很大一部分生力軍。
張大偉認為,2023年房地產政策的重點應該在一線城市的改善。“作為經濟龍頭的一線城市,需求相對旺盛,而且部分保值需求疊加2023-2024年歷史最高入學需求的推動下,一線城市出現小陽春的概率非常大。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必須要一線城市穩定,特別是改善需求扶持政策落地,市場才有望真正企穩。”張大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