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適度競爭機制。整合市域內公交業務,探索實行公交線路經營權公開招投標制度。在線路經營權到期或新線路開發時,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營運效率高、服務質量好的其他運輸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最終使得我市公交行業保持在3-5家企業適度競爭的狀態。
二是實行政策虧損補貼。實行城鄉公交一票制、農村支線一票制的城鄉一體公交票價,對低票價、各種票價優惠等政策性因素造成公交企業的虧損進行補足,將鎮街“小面的”納入公交企業的政府補貼范疇,每車每年補貼1.5萬元。
三是實行標準成本核算。鼓勵企業強化管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支出,每年根據企業實際車輛數和運營情況核算標準成本,標準成本由人工費用、燃料能源、車輛折舊、保養修理費等11項組成。財政補貼額度根據“標準成本-企業營收-中央油補”確定。
四是實行服務質量考核。建立完善公交企業服務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把公交企業按計劃增加開通公交線路的執行情況、車輛購置、新增運力、公交車運行班次間隔時間執行情況等納入考核,年度考核結果達到優秀、良好的公交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當年營收7%、5%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