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A股的高頻波動,保本基金高溫不退。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基金公司發行保本基金的數量和募集資金已遠超往年保本基金的總和。
基金公司對保本基金依然持不同態度,積極發行者有之,按兵不動亦有之,不過,就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各家基金公司保本基金發行規模距離其規模上限還有較大空間。
股災后保本基金
數量超往年總和
春節后“猴市”特征盡顯助推保本基金發行進一步升溫。近期匯添富盈鑫保本于3月8日提前結束募集,首募近49億元,成為年后成立的規模最大的保本基金。
事實上,從去年7月份開始,保本基金便在市場中“一枝獨秀”。根據Wind資訊統計,股災以來的9個月,共成立保本基金54只(不同份額分別計算),合計募集資金1466.3億元。此外,還有15只保本基金正在審批或發行中。而在去年7月份之前,市場上僅有62只保本基金,總規模為750.21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發行的保本基金規模在200億以上。在眾多加推保本基金的公司中,華安保本基金的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旗下9只保本基金有7只為股災后成立,合計總規模234.55億元。此外,還有兩只保本基金還處于募集期。
與之數量相當的還有南方基金,已有9只保本基金成立,其中5只產品成立于股災之后,總規模231.22億元。諾安基金(博客,微博)也有7只保本基金成立,其中4只為股災后面市,保本發行總規模227.6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股災后的新發保本基金出現了一個新的特點,大多產品在基金合同中約定了保本觸發收益率,即連續幾個工作日達到某個收益率目標后就可以提前結束保本周期。
在2015年之前,僅有國金鑫安保本和長城久鑫設置了保本觸發收益率,但最近新成立的保本基金中,32只設立了保本觸發收益率。
由于基金公司爭發保本基金,基金經理一人管理多只基金的現象十分普遍,有公司9只產品均由1位基金經理管理。
距離“天花板”還遠
保本基金迅猛發展的勢頭讓部分業內人士擔憂,僅僅迎合市場熱點不斷擴大保本基金規模,是否會觸及“天花板”?保本基金還能發多少?
按照規定,基金公司保本基金規模不能超過自身凈資產的30倍,如果一個基金公司凈資產只有5億元,它發行和管理的保本基金規模上限就是150億元。
不過,記者統計發現,保本基金規模觸及規模“天花板”為時尚早。
事實上,大部分基金公司在保本基金逐步升溫之后快速出擊,連發多只產品。如此前從未成立過保本基金的匯添富,在匯添富盈鑫保本首募火爆之后,第二只產品匯添富盈安保本也已準備待發。部分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也抓住這一機會,輕松募得十多億的資金。
也有基金公司始終持謹慎態度,不為之所動。“保本基金一旦虧損,盡管有擔保公司,但對基金公司來說也有風險,我們寧愿規模小一些,也不愿意冒險。”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如此解釋不發保本基金的原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