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發電普遍被認為是引發霧霾的其中一個原因。近年來,中國煤炭發電企業正在通過一些新的技術改造讓燃煤發電得到清潔利用,以減少燃煤發電對大氣造成的污染。
“最近中國政府正在推動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要求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接近天然氣電廠的水平,這是一項革命性的變革和舉措,顛覆了我們傳統上認為煤炭不清潔的認識,會對我們解決霧霾問題帶來積極的影響。”3月11日上午,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說。
“這是肯定一件好事情。”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雋研究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現在應該全力以赴的去做這件事。”他說,應該說,中國目前通過超低排放來減少大氣污染的工作進展得很順利。
所謂超低排放,就是通過“多污染物高效協同控制技術”,使燃煤機組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達到天然氣燃氣機組的排放標準,即實現煙氣排放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不超過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不超過50毫克/立方米、煙塵不超過5毫克/立方米的目標。
“超低排放”可以說是2015年底電力行業的“主題詞”。2015年12月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隨后,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印發了《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以落實上述會議的精神。
“這些都深刻表明,進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中國神華副總裁王樹民此前在接受《中國環境報》的采訪時說。
王樹民在接受上述媒體采訪時說,中國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還是以煤炭為主。他說,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提高煤炭用于發電的比例,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必然趨勢。
王樹民稱,未來,更高參數、超低排放、富氧燃燒、循環流化床機組等先進潔凈燃煤發電技術以及電廠碳封存和捕捉技術的應用將推動中國煤電走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根據王樹民介紹,神華集團超低排放機組已達到50臺,共計2589萬千瓦,占神華集團電力總裝機的1/3,占全國超低排放機組的1/4左右,其中,神華集團在京津冀區域近100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今年上半年將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他介紹,神華集團創新實施新建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工程”和現役燃煤機組“綠色發電計劃”,取得全國首臺超低排放新建燃煤機組、京津冀首臺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機組相繼在神華集團投產等實踐成果。
他舉例說,作為全國首臺超低排放新建燃煤機組,神華國華舟山電廠4號35萬千瓦燃煤機組工程于2014年6月25日順利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移交生產。機組運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非常好,經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現場取樣測試,煙塵2.46mg/m3、二氧化硫2.76mg/m3、氮氧化物19.8mg/m3,均達到天然氣發電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限值。 比如,華電集團官網顯示,集團已經“投入500余億元對發電設備進行環保升級改造,積極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工作”。華電集團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2010年下降38.18%、42.17%,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的239%、134%;脫硫、脫硝項目分別超額完成78臺2976.9萬千瓦、75臺2124.4萬千瓦。 華電集團在湖南首臺新建660MW級超低排放機組已經在2015年年底投產發電。華電集團稱,該機組的脫硫、脫硝、除塵裝置投入率100%,煙塵排放濃度2.6毫克/標準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濃度13.1毫克/標準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濃度37.8毫克/標準立方米,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 再比如,大唐集團稱,集團正在“大力推進節能先進技術應用,積極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大唐集團2015年完成58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15年底,超低排放機組達到65臺共2228.5萬千瓦,占燃煤機組容量的25.2%,在五大發電集團中比例最高。大唐集團在“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370多億元以實施機組升級改造。 “企業在超低排放方面的工作,我覺得做得很好。”姜克雋說。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