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3日電(記者王賢)一年一度的鐵路春運3日落下帷幕。1月24日以來的這40天里,數以億計的人們享受著中國鐵路的溫馨服務。作為武漢鐵路局客流發送量最大的火車站——漢口火車站的“安全中樞”運轉車間主任,已經干了20多年的“老鐵路”金紹清長舒了一口氣。
鐵路春運,安全第一。在一座火車站,維護值乘和行車秩序是第一步,真正的安全中樞——信號系統,更是不能有絲毫馬虎。
在漢口火車站的西北角,一棟不起眼的灰色樓房就是車站運轉車間,指揮著所有過往列車進站、停車、啟動、出站。
3日9時44分,車站值班員接到D5249次列車即將到站的信息,值班員、信號員、車號員、助理值班員都緊盯著電腦屏幕。
“D5249次,3道停車開放信號。”10時03分,車站值班員下達接車命令。隨后,信號員開放信號,站臺準備接車。
“D5249次到達。”7分鐘后,信號員報告車已到站停穩。
“D5249次3道發車開放信號,向下漢丹方向。”又過了5分鐘,值班員下達發車命令。一分鐘后,信號員報:“D5249次出站”。
這樣的接發車作業,運轉車間人員春運期間每天要重復370多次,不能有絲毫差錯。“哪里敢出錯,一出錯就要死人的,國家的財產、人民的生命,哪一點都不能有半點疏忽。”金紹清笑著說。
今年春運,漢口火車站安全發送旅客331萬人,2月5日當日最高突破12.3萬人,總售票242萬張。在原有圖定列車185.5對的基礎上,還增開了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以及省內宜昌、荊門等方向48對臨時列車。
漢口車站黨委副書記肖堅強介紹,雖然春運期間每天發送量是日常的2倍左右,但沒有出現旅客滯留、擁擠不堪的情況。他說:“春運列車開行密度非常大,如漢宜線10分鐘開一趟,來的人多但很快就消化了。”
另外,航空、公路運輸快速發展,旅客有了更多選擇;一個拉桿箱、一個背包是絕大多數人的標配,拖著大包小包行李的屈指可數;有了地鐵,人們大多提前半小時左右到站,來了就走;完善的互聯網購票系統,使得售票廳門可羅雀……
在漢口火車站工作了13年的李宗帥感覺,傳統意義上的鐵路春運味兒越來越淡,客流高峰變得扁平化了,春運還不如小長假壓力大,過年回不了家已經成為歷史,過幾年“春運難”現象可能不復存在了。
但盡管以往“擠火車”的“盛景”不再,人們對便捷、舒適出行的要求卻越來越高,昔日的“鐵老大”正在加速向貼心服務員轉變。
趕在春運前落成的顯示屏,立在漢口火車站大門口相當惹眼,它滾動顯示候車和正晚點信息,旅客抬頭看看就能了解相關信息。在漢口王家墩附近上班的史小姐說:“上次車站大面積晚點后,我在微博上反映了信息不便利的問題,這次來看到這個大屏幕,很欣慰,這就是進步。”
走進漢口火車站,穿著紅背心黃帽子的志愿者隨處可見。為送“眼角膜”的醫務人員打開綠燈,給突發急病的旅客叫救護車接站,送盲人、老人、孕婦等特殊旅客上車……春運期間,漢口火車站在進站廣場、售票廳等地設置了12個服務分臺,一處受理、全站聯動,平均每天服務2000多人次。
除了做好站內的服務,車站還主動與政府部門溝通銜接。肖堅強說,春運期間鐵路加開了夜間開行的高鐵,我們提前聯系武漢交管部門,開通了各線路的夜間公交車,出租車通宵等候。“地方政府對鐵路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把鐵路納入區域交通運輸體系考量,車站與政府的銜接更順暢了。”
多位車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鐵路人都害怕過年過節;一到春節,大家都在趕著回家與親人團聚,我們卻在緊張中度過。只要旅客能平平安安出行,我們多奉獻一點也值得。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