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叔跳秧歌跳得十分陶醉
每天小區有數百人都會聚在這里打麻將、鍛煉身體
很多小孩也在這里與老人們一起進行娛樂活動
法制晚報訊(記者 董振杰)當子女都去城里上班,留守在燕郊各個小區里的老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最近,《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在燕郊上上城五期小區看到,健身場內每天都有數百名老人,聚集在這里打發無聊時光,不少老人干脆搬桌子出來,在健身場上打麻將。
記者發現,小區的健身場是燕郊老人們唯一可以休閑的地方,他們的孩子早出晚歸去北京上班,留守老人只能自己找點樂趣。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這樣的現象在燕郊多個小區都有。
現場 小區健身場 擠著三四百名老人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燕郊上上城五期的一處健身場地,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場面,熱鬧得有些像集市。下棋、打撲克、健身、吹拉彈唱……三四百名老人在幾百平米的健身場上自得其樂,參與人數最多的就是打麻將的人。
“兩塊錢一下午,隨便玩。”看管麻將攤的也是一名老人,二十多個麻將攤都由他管理,這些麻將攤座無虛席,圍觀者則小聲議論著指指點點。
在麻將攤不遠處,十幾個喜歡唱歌的老人,正輪番用簡易麥克風邊唱邊跳。《繡紅旗》、《誰不說俺家鄉好》、《洪湖水浪打浪》……用二胡、小提琴、竹板伴奏的老人們瞇著眼睛,沉浸在自己營造的世界中。
剛剛唱完一首歌的彭女士說,她今年72歲了,老家是江蘇的,三個孩子在北京上班,都已經成家立業,孩子們專門在燕郊給老兩口買了一套房子居住。“我先是給兒子看孩子,現在孫子輩都大了,我年紀也越來越大,就搬到這里來住了。”
健身場的熱鬧場面,讓一些商家看到了機會。有幾個年輕人拿著宣傳材料,悄悄向圍觀的老人推銷保健品。一家準備招生的幼兒園帶著幾個人偶,找了一個角落搞起了宣傳。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了解到,這些老人一般是在中午1點左右到健身場娛樂,到下午5點左右就各回各家,“要按時回家做飯。”一名老人告訴記者。
走訪 幫子女看孩子 社區留守老人多
一名在小區住了五六年的居民告訴記者,上上城五期是燕郊較大的居民區,共有1萬多套房子,住著數萬人。原先這里是一個名叫趙辛莊的村子,村莊被拆遷后,就建成這個小區,形成現在的樣子。
“小孫子還只有幾個月大,我和老伴是來幫著看孩子的,只能輪番下來休閑。”坐在一個長凳上吹笛子的杜先生說,他們一家來自古都洛陽,兒子在北京上班,幾年前在河北燕郊買房,結婚后又為家里添丁進口,已經退休的老兩口就來這里看孩子,平時沒有多少娛樂,這塊場地人多,所以他也常來。“兒子是北漂中的奔波一族,平時上班較忙,沒有太多時間管家里的老人,只能自己找樂子,我們是不折不扣的留守老人。”
“買房的大多都是在國貿附近上班的白領,隨著房地產的興起,很多人在北京買房感到比較吃力,就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距離國貿二三十公里的燕郊居住。”一家地產公司的業務員說,住在小區內的年輕人多已經成家生子,不得不將老人接來同住,這樣老人可以照看孩子,還能享受天倫之樂,而一些孫子孫女輩逐漸長大之后,老人則逐漸閑了下來,只能到健身場找點樂趣。
調查 大型社區多 娛樂設施少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發現,在上上城五期,娛樂文化設施并不多,這個幾萬人的小區也只有兩個面積不大的健身場,所以在這里能看到趕集一樣的場面。
實際上不僅是上上城五期,燕郊的其他小區也多是大型社區,比如附近的上上城二期、上上城四期、憶江南小區、天洋城、天子莊園,燕順路上的納丹堡、夏威夷北岸小區,都是動輒數千家住戶,家中大多都會有留守老人。除了刮風下雨,燕郊各小區的健身場地都是大同小異。
因為地緣優勢導致房地產興起,燕郊變成了北京東部代替通州的一座睡城。早早進入市場拿地的地產商很容易獲得大面積的低價土地,才會出現多個規模較大的小區,開發商公開宣傳時不時打出“百萬平米”的廣告。
據三河市政府網站截至2015年4月的公開資料,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鎮面積108.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已達60萬。
記者了解到,燕郊目前只有兩個公園,都位于迎賓路附近,近一兩年新建成的燕郊植物園總占地面積約為71.6公頃,植物園的游人容量為12000人左右。燕郊人民公園位于燕郊開發區中心區域,總占地面積約14公頃,面積比較小。
本版文/記者 董振杰 本版攝/記者 黑克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