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鵬科技上半年凈利潤大降,全年45億目標能否完成?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王璐
財報季來臨,去年此時掛牌深交所主板的豪鵬科技(001283.SZ)登陸資本市場剛滿一年,在2023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層面,豪鵬科技交出一份并不理想的答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上半年,豪鵬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7.24億元,同比下降2.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8萬元,同比下降71.5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756萬元,同比下降47.35%。
01
業績欠佳,利潤率逐步恢復
公司詳細介紹了三方面原因。據悉,上半年,公司合計非經常性損益為-3287.31萬元,其中持有金融資產負債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相關投資收益為-5523.94萬元。
豪鵬科技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廢舊電池回收及資源循環利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半年營收及凈利潤承壓之際,豪鵬科技的費用增速相對較高:銷售費用同比增長了66.59%,管理費用同比增長了22.85%,財務費用同比增長了29.54%。
針對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豪鵬科技表示,主要系加大客戶開拓力度。
中銀證券在8月17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根據公司中報業績測算,二季度實現盈利0.23億元,同比下降47.87%,環比大幅增長1485.23%;實現扣非盈利0.66億元。公司業績符合預期。
中銀證券認為,根據公司半年報披露的數據,2023上半年國內市場實現營收5.01億元,同比減少2.77%,毛利率14.55%,同比降低5.48個百分點;海外市場實現營收12.2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70.9%,毛利率23.03%,同比提升4.08個百分點。隨著豪鵬科技海外客戶的不斷開拓,有利于公司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公司積極布局大儲電芯、便攜式儲能等產品。便攜式儲能產品陸續與全球多家知名品牌廠商開展業務合作;大儲電芯差異化競爭,來實現市場的穩步開拓。未來隨著新客戶和新項目導入,出貨將逐步上量,公司有望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把時間拉長來看,豪鵬科技可能多少陷入到增收不增利難題上。2020年-2022年,豪鵬科技營收分別為26.24億、33.18億和35.06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73億、2.539億和1.591億;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分別為20.36%、24.76%和10.30%;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7.26%、8.06%和3.75%;毛利率分別為28.46%、20.86%和21.08%;凈利率分別為6.35%、7.65%和4.54%。
在半年報公布之后,豪鵬科技分別于8月11日和8月22日披露了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豪鵬科技表示,展望下半年,三季度是行業旺季,公司在收入端將繼續保持環比增長態勢。公司上半年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2468.24萬元,二季度開始利潤率水平逐步恢復。
“展望2023年下半年,公司陸續有新客戶和新項目導入,出貨將逐步上量。公司管理團隊也將全力以赴做好各項經營工作并管控好風險,共同推動公司朝著成為消費類電池領域全球領先的供應商、打造‘消費+儲能’雙曲線增長的方向努力前行。”
02
45億目標被密切關注,下半年能實現28億嗎?
在半年報業績預告時,華鑫證券也發布研報稱,公司傳統業務為消費鋰電池及鎳氫電池,經多年行業深耕,已形成充足競爭優勢。公司2019-2022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9%,保持穩定增長。公司2023-2025年股權激勵收入考核目標為45/55/70億,對應2022-2025年CAGR為26%,若考核目標順利達成,則公司未來仍將保持較高速增長。
按照上半年的營收金額計算的話,意味著要今年實現股權激勵45億元目標,豪鵬科技下半年需要完成近28億元。
有投資者在8月11日投資者關系中就45億元目標能否完成進行提問,豪鵬科技表示,針對全年45億的營業收入目標考核,有壓力,更是動力,公司管理團隊將全力以赴做好各項經營工作并管控好風險,積極應對市場形勢,踐行以價值創造為導向,兼顧各方平衡發展,來回饋廣大投資者。
而在8月22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有投資者繼續問道: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近三年的業績目標是否會有調整?
豪鵬科技回應稱,以今年實現的業績目標作為基礎,疊加公司在客戶開拓及技術研發方面投入的轉化與產出,明后年實現既定的業績目標、實現營業收入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具備較強支撐。
至于市場機會方面,豪鵬科技介紹,2023年消費電子出貨量或將整體處于弱增長通道,下半年出貨量有望比上半年進一步回升。公司現有客戶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潛在客戶開拓穩步進行,未來增量相對可觀。傳統優勢業務,如筆記本電腦、個人護理、智能穿戴等業務方面,除穩定供貨現有客戶外,正積極開拓其他新客戶,努力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電子煙、游戲機、手機、智能穿戴等幾大新業務方面,隨著公司潼湖工業園新生產線產能的補足和市場需求的增加,也將實現較大進展,業務體量較2022年均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便攜式儲能業務在2023年發力新的大客戶并進入量產供貨階段,此部分的業務收入增量較為可觀。(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