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集團內斗:董事長“手撕”副董事長,淪為被執行人近五個月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李鐳
在今年2月22日,《港灣商業觀察》發布了《石榴集團屢屢淪為被執行人:頻頻遭業主投訴,上市夭折后資金承壓》一文。
(相關資料圖)
僅僅四個多月后,石榴集團的內斗大戰就拉開序幕:創始人手撕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踢出副董事長。
01
董事長手撕副董事長
石榴集團的官網打出的宣傳口號是:“生活就是在度假”。高管內斗激烈的石榴集團,是否還能享受度假生活?
日前,多方消息稱,石榴集團發文通知稱,要求副董事長及多位高管禁止進入公司。
該通知簽發人為董事長崔巍,桑春華的職位為副董事長,其余三位高管為李廣田、丁慶蔚、楊玉鳳。
據此前招股書顯示,在石榴集團股權層面,崔巍持有57.42%股權,桑春華持有41.58%股權,兩人合計持股99%。
董事長緣何怒踢副董事長,曾經風雨攜手的創始人緣何大為不滿聯合創始人?外界對其爭斗緣由缺乏更多了解。
石榴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石榴集團),原名為K2地產,以開發高端項目著稱,業務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以及成渝等四大核心經濟圈。
在此次高管內斗之前,石榴集團備受外界關注的莫過于2021年短暫的沖刺香港上市之行,雖然沒有成功。
在政策調整的十字路口,石榴集團的上市夢破碎,顯然對公司后續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現金流承壓,抗沖擊性能力偏弱;另一方面主業銷售及回款壓力劇增,減值風險明顯。而據時代財經的消息稱,此次內斗源于經營理念分歧,“桑春華想賣掉、套現不干了,但崔巍則想繼續做。”
02
年銷售200多億淪為被執行人
很難說今天的惡斗之果,有多大因素或源于兩年前的沖刺上市夭折。
在房地產深化調整的2022年,根據中指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石榴集團實現銷售額為235.6億元,在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位列第80名。
客觀而言,如果這一銷售數據為真的話,石榴集團從行業來看倒也并不算差。
在資金渴求方面,上市未了之后,石榴集團同年簽訂了一份總金額為8000萬元及利率為9%的銀行貸款作為借款,同時也簽訂了3份13.3億元的融資協議,年利率在7.1%-11.5%之間。這一利率水平,的確從行業而言,顯得中等偏上。
企業預警通顯示,東方金城2022年在5月25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石榴集團住宅項目的剩余可售面積較低,面臨較大補庫存壓力;在建及擬建項目未來投資規模較大,公司面臨銷售回款下降、融資難度加大等困難,未來仍存在較大資金壓力;公司剩余可售貨值中商辦項目貨值占比超60%,投資性房地產規模較大且受限比例很高,對資產流動性和公司的再融資能力形成不利影響;跟蹤期內,公司拿地放緩,資產總額有所下滑,部分業態項目出現減值,預計未來公司資產仍具有一定減值風險。
企查查顯示,石榴集團目前仍處于被執行人狀態,執行日期為今年2月7日,公司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申請強制執行,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將其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約為47.93萬元。
也就是說,這筆近48萬元的被執行金額五個月后,仍然懸著。這無論如何對年銷售額200多億元的石榴集團而言都顯得不可思議。
企查查的歷史風險顯示,2022年7月25日、同年12月15日以及今年5月18日,石榴集團被執行金額分別為15.79萬元、2.16萬元以及2萬元。這說明今年5月18日這筆2萬元被執行金額,石榴集團予以繳納。
截至目前,石榴集團有38個司法案件,其中78.95%案件身份為被告。此次內斗風波將把石榴集團帶向何方?這無疑是外界較為關心的問題。(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