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微弱還下滑,長久數科頻頻被起訴索賠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張楠
長久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久數科”)遞表港交所。長久數科起源自吉林省長久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現主要通過長久金孚企業管理咨詢(深圳)有限公司及上海鉑中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數字風險管理服務及汽車經銷商運營管理服務。
(資料圖片)
報告期內,長久數科在業務方面很大程度上較為依賴分包商,且分包成本對公司的業績可以產生不小的影響。招股書中指出公司在其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為第一且一度接近50%,但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營收及利潤規模或許比市場想象的要低些。
與此同時,公司所從事的業務可能會導致日常經營過程中不時面臨法律訴訟。
01
干活依賴分包商?
長久數科主要向:就汽車經銷商購買汽車而向其提供有抵押融資的金融機構;及從事質押車業務的汽車經銷商提供數字風險管理服務。主要的服務形式有質押車輛監管及保管箱服務;車輛合格證集中管理;質押車輛、車輛合格證及車輛鑰匙的盤點及其他輔助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長久數科依賴分包商進行若干現場監管服務。分包商通常負責清點質押車輛及其車輛合格證書及汽車鑰匙;保存公司監控的質押車輛以及管理的車輛合格證書及汽車鑰匙的記錄,并確保該等記錄與公司的VFS系統上的記錄相符;及根據相關分包協議所訂明的標準及所有適用法律及法規,按金融機構的指示發放車輛合格證書及汽車鑰匙。
與前述公司數字風險管理服務的介紹相對比,可以看出長久數科不少活都被分包商干了。這自然會導致分包成本對公司整體業績產生明顯的影響。2020年至2022年,長久數科計入銷售成本的分包成本分別占同期銷售成本總額的96.6%、96.6%及89.9%。
分包成本對于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通過敏感度分析得以證明。報告期內,長久數科稅前利潤分別為1.1億元、9314.9萬元及1.28億元。若是其他所有因素保持不變,并假設分包成本增加10%,公司的稅前利潤將分別為-2527.8萬元、-2854.6萬元及-2902.4萬元。
報告期內,長久數科每項服務協議的每月平均分包成本分別為1920元、1940元及1670元。僅從過往三年來看,尚不能判斷未來長久數科平均分包成本是否將相應的穩定在某個位置,不過公司在招股書中對這一項成本表達出了足夠的重視。
02
蛋糕小且競爭激烈?
業績方面,2020年至2022年,長久數科分別實現了4.31億元、4.78億元及5.48億元的營收,錄得凈利潤1.14億元、0.84億元及0.96億元。直觀的觀察業績,長久數科的營收及利潤規模或許在港股中并不起眼,但若按照招股書給出的數據,或許這主要是源于公司所處的行業規模而決定的。
中國汽車流通領域數字風險管理服務的市場高度集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收益計算,排名前五的市場參與者總市場份額約90.2%,其余市場參與者通常為區域性小型服務商。若以2021年計算,長久數科4.78億元的營收就已經是中國汽車流通領域最大的數字風險管理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率能達到47.4%。
但長久數科依舊認為公司面臨激烈競爭,尤其是在數字風險管理服務方面。招股書提及,公司服務的市場存在競爭。影響競爭的因素主要包括與客戶的關系、技術創新、市場經驗及熟悉程度、定價及服務質量。就數字風險管理服務而言,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在汽車流通領域、汽車金融行業、汽車物流行業及╱或汽車保險行業擁有悠久運營歷史及豐富經驗的服務提供商。
市場前五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達到90.2%、公司的市場份額達到47.4%,或許不少人難以贊同公司對于“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描述,而更多的認為長久數科是在市場競爭中較為輕松的一方。反之,若是“汽車流通領域、汽車金融行業、汽車物流行業及╱或汽車保險行業擁有悠久運營歷史及豐富經驗的服務提供商”這些主要競爭對手并沒有被計算到公司披露的市場份額之中,那無論是90.2%或是47.4%的數據,或許都顯得參考意義略小。
03
報告期內涉及法律訴訟
業績之外,長久數科在日常業務過程中可能不時面臨法律訴訟。
例如,于2022年11月11日,一家商業銀行對吉林省長春的一家汽車經銷商及長久實業提起民事訴訟,聲稱汽車經銷商未能就其所提供的質押融資支付本金及利息。由于長久實業與商業銀行及汽車經銷商簽訂三方數字風險管理服務協議,商業銀行要求長久實業共同及個別承擔責任。
商業銀行的索賠主要包括約2840萬元的賠償及損害賠償以及汽車經銷商在長春質押融資下的質押車輛拍賣。由于長久實業根據一項委托協議獨家委托長久數科向商業銀行提供數字風險管理服務,倘裁定長久實業須對賠償及損害賠償承擔財務責任,其可能根據委托協議向公司追討彌償。
于2023年1月16日,另一家商業銀行對江蘇省鹽城的一家汽車經銷商、該汽車經銷商的質押車輛的若干購買者及長久數科提起民事訴訟,聲稱該汽車經銷商非法出售而長久數科未能監控,若干質押車輛違反商業銀行、汽車經銷商與公司訂立的三方數字風險管理服務協議。
商業銀行的索賠主要包括約400萬元的損害賠償。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該案仍于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一審審理中。長久實業及公司聘請的訴訟律師認為,考慮到長久實業及公司已分別履行且并未違反長春三方協議及鹽城三方協議項下的所有監管及合約責任,對長久實業或公司作出不利判決的可能性很小。(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