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百瑞數億元數據錯誤:研發費用弱同行,無實控人與高管密集離職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資料圖片)
擁有51位直接持股股東,且未上市先違規,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百瑞)終于迎來了6月16日的創業板首發上會。
招股書出現低級錯誤的邁百瑞能如愿過會嗎?
成立于2013年,邁百瑞是一家聚焦于生物藥領域的CDMO企業,專注于為單抗、雙抗、多抗、融合蛋白、抗體偶聯藥物、重組疫苗、重組蛋白等生物藥提供專業化、定制化、一體化的CDMO服務,可覆蓋從早期研發、細胞株開發、生產工藝開發、分析方法開發、質量研究、臨床樣品生產、國內外IND/BLA申報到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環節。
01
毛利率與研發費用不及同行
2020年-2022年(報告期內),邁百瑞實現營收分別為2.17億元、3.88億元以及5.0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3.86萬元、6052.67萬元以及1.32億元。
報告期內,邁百瑞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2.41%、33.50%及42.36%,主營業務毛利率波動較大且持續提升。
雖然主營業務毛利率連年提高,但與同行相比,邁百瑞仍然優勢偏弱。期內,可比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50.32%、59.21%以及43.25%。
公司表示,主營業務毛利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是產品或服務類型、收入結構占比等因素導致。其中,藥明生物主要從事大分子生物藥CDMO業務,與發行人業務較為接近;金斯瑞生物科技主要從事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生物制劑開發服務(CDMO業務)、工業合成生物產品及細胞療法,業務種類較發行人更多;奧浦邁及澳斯康均從事細胞培養基及生物藥CDMO業務,業務類型與公司接近,但二者培養基業務收入占比較高,業務結構與發行人存在一定差異。
作為生物醫藥類企業,研發投入無疑備受關注。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023.39萬元、1453.56萬元及1892.50萬元,主要由職工薪酬、材料費、折舊及攤銷等構成。
2020年-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71%、3.75%及3.73%,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系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研發投入增長率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
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比較,邁百瑞研發費用近乎杯水車薪。據悉,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0.93%、7.03%以及9.66%。
公司的解釋是,研發費用總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是由于公司與可比公司在業務結構、發展策略、發展階段存在差異所致。
02
數億元數據錯誤的“不專業”,高管離職多
值得關注的是,邁百瑞在基本合規環節存在較大瑕疵,已經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今年4月17日,深交所對邁百瑞、保薦人華泰證券、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的簽字會計師均采取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根據監管函顯示,邁百瑞在招股書中將2019年股份支付費用“-19306萬元”錯誤披露為“19306萬元”,導致該公司當年的非經常性損益、扣非后凈利潤計算和披露錯誤。
據悉,邁百瑞2019年的扣非凈利潤實際應為-6545.75萬元,與所錯誤披露的金額差異高達3.86億元。
對于如何不專業的常識數據錯誤,邁百瑞回應稱,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9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8號——創業板公司招股說明書(2020年修訂)》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等規定識別了2019年度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但相關人員在編制非經常性損益明細表時由于疏忽未將“授予日一次性計入損益的股份支付費用”列示為負數,非發行人主觀故意行為。
邁百瑞強調,管理層高度重視上述事項,并組織專題會議進行檢討,相關財務人員、財務總監在會議上做出深刻檢討,進一步強調了財務數據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并組織所有財務人員進行了專項培訓和教育,要求所有財務人員進一步提高思想意識,嚴肅對待每一條財務數據,堅決杜絕錯誤發生。此外,管理層責成財務人員重新對全套申報文件進行了全面、反復地交叉復核,確保申報資料的準確性。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港灣商業觀察》,在遞表時出現數億元錯誤數據,反映出公司合規及內控方面,包括與中介機構溝通等方面都出現明顯問題。“如此不嚴謹的行為,對監管層及投資者而言,都屬于重大事故,邁百瑞當引以為戒。”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據招股書及企查查顯示,邁百瑞有51位直接持股股東。據了解,邁百瑞第一大股東煙臺業達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0%,各直接股東的持股比例較為分散,無單一股東享有的表決權可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無控股股東。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王威東、房健民、林健、王荔強、王旭東、鄧勇、熊曉濱、溫慶凱、楊敏華、魏建良通過直接持股以及煙臺榮昌合伙、煙臺增瑞、MabplexHolding、煙臺恒榮、煙臺健順、煙臺頤瑞、煙臺頤達與煙臺濟昌合計控制發行人32.95%的股份表決權,能夠對發行人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且通過其控制的股東向發行人提名/推薦的董事人數超過發行人董事會成員總人數的1/2,能夠對發行人董事會的決議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王威東、房健民、林健、王荔強、王旭東、鄧勇、熊曉濱、溫慶凱、楊敏華、魏建良為發行人的共同實際控制人。
上述共同實際控制人及相關主體于2022年3月簽署《關于煙臺邁百瑞國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動協議》。招股書顯示,《一致行動協議》約定,上述共同控制/或一致行動關系自簽署之日起生效,至邁百瑞在A股上市之日起至少36個月。
無實控人只是其一,其二是高管也并不穩定。招股書顯示,2022年1月,邁百瑞的董事陸建明、翟智先后辭職,據統計,僅2022年邁百瑞就有9名董監高辭職。
宋清輝認為,無實控人以及高管密集離職,彼此或存在一定關聯,無論如何,這對于公司穩定發展來說,都非常不利。(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