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股份凈利潤連年下滑:盈利能力持續堪憂,踩雷壞賬數億
《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從近日A股廚電板塊一眾企業披露2022年業績中不難發現,行業遇冷,上游房地產關聯風險,讓一眾廚電企業們發展壓力不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帝股份,002035.SZ)也難逃盈利下滑的局面。
作為綜合型廚電企業的代表,官網介紹,華帝股份的產品包括集成烹飪、套系廚電、吸油煙機、嵌入式灶、洗碗機、蒸烤箱、電熱水器等,旗下三大品牌分別為華帝、百得、華帝家居,囊括了廚電、清潔電器、定制家居等多個領域。
01
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下滑
4月29日,華帝股份發布2022年度報告以及2023年一季度報告。
根據年報顯示,2022年度,華帝股份實現營收58.19億元,同比增長4.1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億元,同比減少30.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8902萬元,同比減少52.06%;基本每股收益0.17元,同比下滑29.67%。
拉長時間線來看,華帝股份已連續三年凈利潤出現雙位數下滑,公司自身陷入盈利泥潭。
2020年至2022年,華帝股份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08億元、2.07億元和1.43億元,凈利潤分別同比上一年下滑45.45%、49.17%和30.98%;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75億元、1.86億元和8902.19萬元,同比上一年分別下滑46.24%、50.48%、52.06%。
凈利潤出現滑坡的華帝股份在盈利能力方面似乎也有走弱的跡象。同一時期,公司毛利率表現分別為43.12%、40.77%和39.52%,三年的時間,毛利率已下滑3.6個百分點。此外,近三年,華帝股份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3.22%、6.48%和4.39%;總資產收益率分別為7.03%、3.48%和2.30%;凈利率分別為9.53%、3.85%和2.62%。
華帝股份的主營產品可分為煙機、炊具和熱水器三大類。2022年,收入占比最高的煙機實現收入21.10億元,同比微增0.58%,毛利率較上一年下滑2.91個百分點至42.51%;炊具實現收入13.74億元,同比下滑1.37%,毛利率較上一年微增1.28個百分點至46.27%;唯一實現收入明顯增長的熱水器收入12.11億元,同比上漲17.5%,毛利率同比上漲1個百分點。
渠道端,華帝股份主要采用線下、線上、工程以及海外四種渠道。在2022年,線下及工程渠道實現收入同比正增長,分別為25.55億元、6.29億元,較上一年同比上漲7.24%、25.11%;線上以及海外渠道收入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分別實現收入17.74億元、7.93億元,同比下滑3.76%、0.29%。
費用端,2022年華帝股份營業成本35.19億元,同比上漲6.34%;銷售費用14.17億元,同比上漲4.61%;管理費用2.53億元,同比上漲11.81%;研發費用2.59億元,同比上漲6.28%。
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2020年以來華帝股份業績下行,更多是行業和外部環境的原因。“從行業來看,煙灶消等主力廚電產品需求逐漸飽和,換新動力不足。另外,疫情導致線下消費受阻以及經濟低迷、消費者對消費預期的下降,都造成了廚電行業的下行。
華帝股份在年報中表示,2022年營收增長系公司加大對產品開發投入,積極擴大市場份額,帶動銷售收入增長。本年度廣告投入,薪酬以及銷售服務費同步增加影響致銷售收入增加,疊加銷售政策影響導致增速超過營業收入。
02
計提減值近3億元,一季度業績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年報發布后,不少券商指出,華帝股份凈利潤的下滑與計提減值恒大地產密切相關。
根據華帝股份年報披露,2021年下半年,恒大集團及其成員單位出現債務危機,華帝股份對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集團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發出商品的可變現凈值進行了分析評估,針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4.42億元,發出商品計提減值1716.38萬元,合計4.59億元。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華帝股份2022年歸母凈利潤下滑主要系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97億元,還原后(剔除21年、22年兩年壞賬影響),業績同比上漲0.53%。
浙商證券預測,2023全年,壞賬計提風險降低、原材料價格企穩,渠道向零售轉型反饋到產品端不斷迭代升級,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明顯改善。預計公司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4億元、5.79億元、6.59億元,分別同比+252.53%、+14.87%、+13.76%,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12x/10x/9x,維持“買入”評級。
安信證券表示,根據公告,華帝股份2022年信用減值損失為3.2億元(主要是計提恒大集團、KA賣場壞賬準備),對當期業績產生影響。若剔除此影響,安信證券推算,2022年公司業績增速約為2%。
安信證券預計公司2023年-2024年的EPS分別為0.59/0.64元,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8.85元,對應2023年15倍動態市盈率。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22年公司合計計提壞賬約3億元,若剔除壞賬計提影響,2022年真實歸母凈利潤約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下滑7%。公司積極投入渠道建設和品牌形象打造,已在銷售端成功拉動產品結構升級和市場份額提升,未來費用投放有望逐步落地生效形成持續增長動能。
安信證券預計公司23-25年歸母凈利潤5.5/6.7/7.8億元(23-24年前值5.3/6.4億元),對應PE11.2x/9.2x/7.9x,維持“買入”評級。
同一日發布的一季度公告似乎顯示公司業績出現回暖跡象。
2023年一季度,華帝股份實現營收11.95億元,同比上漲6.24%;實現歸母凈利潤9216.58萬元,同比上漲15.86%;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094.23萬元,同比上漲9.5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318.61萬元,同比上漲213.29%。
03
子公司審計風波,老臣與公司的沖突
在年報發布的前一個月,華帝股份與控股子公司實控人之間的內斗紛爭曾險些導致公司年報披露受阻。
3月24日,華帝股份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中山華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帝電子)原董事長吳剛不配合公司審計工作的開展,公司2022年度審計進程受阻,可能對公司2022年度的財務報表和審計意見造成一定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華帝電子于2012年8月注冊成立。吳剛曾任上市公司第一屆至第六屆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第七屆董事會秘書兼常務副總裁。于2022年5月任期屆滿離任,并自華帝電子設立起擔任其董事長。
截至公告披露日,華帝股份持有華帝電子40%股權,吳剛、潘浩標、韓偉分別持有30%、20%、10%。
曾有投資者發出提問,“公司對這次審計事件有什么應對措施?是否會影響到年報的發布?”
華帝股份回復稱,“公司將持續積極溝通,并采取多種措施,減少相關不利影響。此外,公司2021 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華帝電子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占比較低,體量較小。同時,華帝電子與上市公司合作業務方面也具有可替代性,預計不會對上市公司后續生產造成影響,也不會對上市公司當期及后續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丁少將表示,“吳剛作為華帝股份的‘老臣’,此次做出比較激進的行為,可能是其個人與公司產生了利益上的矛盾,并且經過前期溝通,矛盾沒能被消弭,甚至進一步被激化。”(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