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微弱研發費用驟降,新通藥物虧損無底洞陷入兩難
(資料圖)
《港灣商業觀察》王心怡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于2023年1月12日下午14時召開2023年第6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西安新通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通藥物”)即將上會。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核心產品甲磺酸帕拉德福韋片預計將于2024年獲批上市,但目前已有4款核苷(酸)類乙肝一線治療藥物獲批上市,競爭較為激烈。
同時,公司獨家產品CE-磷苯妥英鈉預計將于2023年第一季度獲批上市,雖然有望成為中國首個獲批預防和治療神經外科圍手術期和手術中引起的癲癇發作適應癥的藥品,但超適應癥用藥的注射用丙戊酸鈉已占據較高市場份額。
01
此前曾被暫緩審議
對于新通藥物來說,此次IPO似乎是在與時間賽跑。但在此之前,公司的IPO之旅并不如預想般一帆風順。2022年12月12日,科創板上市委2022年第106次審議會議,對新通藥物的審議結果是“暫緩審議”。
在這場會議上,上市委就兩大問題現場問詢新通藥物:請發行人代表結合發行人肝靶向創新藥物研發平臺技術基礎HepDirect技術以及四個核心產品PDV、MB07133、HTS、CE磷苯妥英鈉注射液均來自授權引進的情況,說明發行人創新性的具體體現,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屬性和科創板定位的相關要求。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明確意見。
請發行人代表結合全球范圍內尚未有應用HepDirect技術開發的藥物獲批上市的情況,進一步說明肝靶向藥PDV的有效性、安全性、耐藥性等臨床數據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發行人未來產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明確意見。
除此之外,更是要求新通藥物進一步說明公司創新性的具體體現,是否符合科創屬性和科創板定位的相關要求。請保薦人發表明確核查意見。
新通藥物認為,如果一款創新藥從發現靶點到上市,都由一家藥企獨立研發,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成本,還要承擔巨大的研發失敗的風險;并表示與第三方進行授權引進等業務合作,不僅符合其自身發展階段的特點,亦符合行業慣例。
對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在我國的醫藥行業確實如此,仿制藥和授權引進是新藥研發的最重要途徑與手段,在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當今解決好其中的授權與合法來源問題尤其重要,新通藥物通過授權引進的方式就是較好的一種知識產權安排,而我國醫藥行業完全依靠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實際上是很少的。
對于新通藥物來說,授權引進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正因公司的甲磺酸帕拉德福韋片、注射用MB07133、富馬酸海普諾福韋片的技術來源于合作方的授權,公司存在專利到期的風險。
HepDirect技術作為原理性技術,相關原理秘密已經公開,且上述化合物相關專利保護期已到期或即將在2025年到期,新通藥物表示,雖然公司針對上述3個產品申請了關于晶型、制藥用途的相關專利并提供了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潛在仿制藥品的仿制難度和仿制成本,但仍然存在仿制藥仿制的風險,或對產品未來商業化產生不利影響。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或許授權引進是新藥研發分工的重要一環,也符合行業慣例,但是作為具有公眾利益屬性的上市公司,授權引進作為核心業務的可靠性和獨立性就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02
為何研發費用持續下滑?
尤其是在公司目前的業績下,若其IPO成功,可靠性一定將是廣大投資者最關心的要素之一。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核心產品仍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也就是說,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虧損分別為-1.1億元、-9128.33萬元、-6270.23萬元及-3120.28萬元,扣非凈虧損分別為-4039.81 萬元、-1.02億元、-8206.55萬元及-3383.67萬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未分配利潤為-1.67億元。新通藥物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預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并將持續虧損。也就是說,若公司IPO成功,分紅這一項上,廣大投資者的預期或許會稍弱。
預期的減弱對公司最有可能的影響在其融資,而這或許也是新通藥物當前最為關心的指標之一。在持續的虧損下,公司當前的流動性已經在承受壓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2081.11萬元。這甚至難以覆蓋公司的研發開支。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19億元、9254.19萬元、6313.52萬元及2692.25萬元。對比公司的凈虧損及研發費用不難看出,公司虧損規模的持續縮窄,與研發費用的連續下滑有直觀的聯系。
公司一邊表示預期未來需要較大規模的持續研發投入,一邊研發費用連續大幅度的下滑,這與公司的流動性趨緊是否有關系?研發費用的連續下滑符合公司原有的計劃,還是由于融資不暢導致的不得已而減之?新通藥物并未回答《港灣商業觀察》相關問題。
公司在招股書中指出,2021年研發費用較2020年下降31.78%,主要原因是甲磺酸帕拉德福韋的研發項目根據合同約定及實際完成的進度,在2021年產生的臨床試驗費用相較于2020年有所下降,導致研發費用降低。2022年1-6月研發費用下降主要原因為甲磺酸帕拉德福韋項目未完成下一階段工作(雙盲48周總結資料的撰寫),不滿足研發費用確認條件,以及MB07133及凍干粉項目和富馬酸海普諾福韋片臨床試驗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開展,由于當地疫情封城原因,影響到臨床試驗開展工作。
若如公司所述,研發費用的下滑有一部分的影響是暫時的,那么未來公司研發支出是否有可能進一步回升?在IPO塵埃落定之前,這一部分支出的現金又從何而來?《港灣商業觀察》將持續關注。(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