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周評|張力的“待客之道”,黃光裕“擠牙膏”能擠多久?
《港灣商業觀察》李鐳
(資料圖片)
黃光裕或許沒有想到,在企業界能夠拯救自己窘境輿論的竟然是他的廣東老鄉——富力地產聯席董事長兼總裁的張力。
風口浪尖的張力在倫敦被捕。很多細節都已經由英文轉譯中文,包括邀請那位舊金山公共事務部主管旅行、吃飯、喝酒以及送禮。
一位美國大城市里的部門主管,從公務員系統來說,遠非高級主管,享受了一場與中國式頂級商人的親密接觸。
事件一出,很快,富力地產發布聲明回應稱,“張力先生因在中國宴請美國舊金山前公共事業部主管及為其提供酒店住宿而被指控涉嫌行賄,我方正針對此錯誤指控采取法律行動。”
01
張力的“待客之道”
12月13日,富力地產相關人士表示,美國項目是張力個人項目,與上市公司無關,富力也未出保證金。此外,張力本人否認一切指控,對方到中國出差張力請吃飯、住酒店只是中國的待客之道,并不涉及到行賄。
然而,對于大量細節的報道,無論是作為企業方富力,還是作為個人的張力,既沒有嚴詞辟謠,也沒有更多解釋。
總之,行賄老外的細節,令普通人可以觀察部分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運作中的冰山一角。可能存在太多慣性思維,仿佛認為沒有錢和利益搞不定的事。
在咱們這,市場化高速發展的幾十年,行賄早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負有機組合,它違法了法律、公平、效率,也侵害了良性的市場活動。
換言之,人們對于這類行為,早已不驚不乍。以張力邀請這位主管細節所勾勒出的權錢交易畫面感而言,絲毫沒有任何獨特與新穎。甚至于,你多少會覺得老外的“價碼”可能已經相當實惠。
不少消息稱,張力繳納了1000多萬英鎊保證金,且居住的環境被嚴格監控,甚至最壞的結果將引渡至美國接受法律懲處。
事情如何發酵,子彈還需要再飛一會。
廣東房企老板素來低調,無論是相關部門會議,又或是政策建言獻策,包括公眾視野,外界都對張力知之甚少。
公開消息稱,張力正式投身地產界是在1993年。當時他從原來任職的廣州市天河區政府出來已經5年,其間主要靠做裝修和工程設計賺了一些錢,恰逢廣州樓市開始急速升溫,各路人馬紛紛殺入,他力邀來自香港的李思廉合資組建廣州天力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共投資2000萬元,雙方各占50%股權,此即后來富力地產的前身。
一山不容二虎,在富力這可以容納雙雄,且數十年來公開方面未發生內部斗爭,這足以說明張力和李思廉配合默契。
這種“雙老板制”極為罕見,當然眼下似乎有助于富力的發展,畢竟還有個老板在。
在房地產最開始風起云涌的年代,政府官員出身的張力與香港的李思廉,天時地利人和全部得到,一個懂政策,懂當地環境,有人脈關系;另一個有商業思維,有資金實力,這樣的搭檔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
不管怎樣,叱咤商場數十載的張力顯然低估了國外對于商業行賄方面的頂尖制度。制度不同,換個地方做生意,做法必然天翻地覆,存在根本不同。這場學費與代價,無論對富力,還是對其他存在海外業務的公司,都應該成為懸在大腦深處的警示鐘,任何時候,遵守世界范圍內的法律法規可謂第一要務。
這個歲末年初,張力是法律之關待過,而黃光裕則是經營關口難過。
02
黃光裕的錢能換來多少時間?
繼前不久的以個人名義借款給國美零售1.5億港元后,黃光裕本周繼續借出了2億元。合計3.5億港元,能否幫國美續命多久?外界普遍認為可能維持幾個月。
負債數百億,除了拖欠員工工資外,國美還拖欠了眾多供應商等資金,常言道年關難過,黃光裕擠牙膏似的擠出一些,顯然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危機,如果通過以時間換空間,以短期換長期,迅速找到白武士,可能是最好的機會。
但客觀而言,實在太難了。畢竟,疊加疫情之下,國美的老模式顯得太陳舊了。
你有多久沒去國美逛過了?你有多久沒去線下買過3C產品了?答案不言而喻。
在線上可以把價格戰打到極致的現狀下,線下商品端缺乏核心護城河,缺乏優質服務,國美大賣場模式如同冷兵器遇到了熱武器核武器。
而國美當前給出的解決方案,似乎還很難看到可行性或者說現實可操作性:在全國30個區域砍掉不盈利的小店的同時,保留盈利的大店,通過放開加盟、類加盟的形式吸引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加入,包括業主物業、家電品牌商、店長、代理商、推手等,從而提高門店經營效率。此外,國美零售也正在借用外域流量打造本地生活中心,已嘗試與抖音本地生活打通。
社會力量能不能通過加入國美實現收入提升?這是個關鍵問題。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同營銷模式的核心是,與同行角逐過程中,商品對消費者而言,誰貴誰便宜誰服務更好。
從這個意義上,國美的解決方案看不出任何能挑戰京東、淘系、拼多多這些巨頭們的“命門”。所以,國美想找到手握巨額資金的白武士,并不容易,至少國美的賣點或優點,不夠獨特。(港灣財經出品)